17-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与防治策略.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加强高危人群的艾滋病预防 性活跃人群:免费提供安全套 吸毒人员:美沙酮替代治疗,清洁针头和注射器交换 血液传播:严格管理采血和输血过程,严格管理器官移植 母婴传播:采取临床手段阻断母婴传播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与防治策略 肖水源 主要内容 概述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艾滋病的治疗 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概述 简要历史 1981年,美国报告第一例艾滋病 1985年,中国境内发现第一例艾滋病 概述 病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HIV分为两型,即HIV-1和HIV-2 HIV-2主要在西非流行,HIV-1则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 HIV很脆弱, 可被一般的消毒和清洁剂所灭活,病毒在干燥环境下不能存活 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体液中 艾滋病病毒电镜图,示意图 概述 发病机理 HIV感染后,选择性侵犯辅助性T细胞(TH),即CD4+细胞,使T细胞破裂、溶解、消失 T细胞是调节整个免疫系统的枢纽细胞,大量破坏后导致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从而引起机会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发生 概述 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最常见即异性和同性之间无保护的性行为可传播,性伴侣越多,感染的危险性越大; 血液传播:输入未经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获得感染者);共用注射器吸毒,使用不洁的针具或理发美容等能够刺破皮肤的工具; 母婴传播:感染了爱滋病妇女可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时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器官移植:接受感染者捐赠的器官 概述 HIV感染的高危人群 男性同性恋者 性乱者 静脉注射毒品 血友病和多次输血者 非法捐血者 概述 临床特征 潜伏期长: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长达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急性期: 大部分病人在艾滋病感染初期,没有任何症状。但有一部分病人在感染数天至3个月后,有如流行性流感冒样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发热、赛战、关节疼、肌肉痛、呕吐、腹泻、喉痛等,一般在艾滋病毒感染后2至8周出皮疹,血中出现艾滋病毒抗体。最长约半年后出现抗体。 从感染到出现抗体这一段时间称为“窗口期” 艾滋病病毒对人体的损害 概述 艾滋病的主要损害 HIV侵犯神经系统:头痛、癫、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 继发感染:口腔和食管的念珠菌病、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各种肺部感染,卡氏肺孢子虫(菌)病 继发肿瘤:卡氏肉瘤(下肢皮肤和口腔黏膜),非霍杰金淋巴瘤 继发其他疾病: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眼部受损等 概述 艾滋病的常见症状 一般性症状:持续发烧、虚弱、盗汗、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在三个月之内可达 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呼吸道症状: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消化道症状: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 概述 艾滋病的常见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风、偏瘫、痴呆等 皮肤和粘膜损害:弥漫性丘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粘膜炎症及溃烂 肿瘤: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位于体表的卡波希氏肉瘤可见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润性肿块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艾滋病在全球的流行情况 到2010年底,估计全球有34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毒(HIV)或患有艾滋病 2010年新感染人数为270万 2010年全球有180万人死于艾滋病(2005年220万) 全球新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非洲尤为明显。但中东、北非、中亚、东欧的新感染人数仍在增加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情况 截至2011年底,估计中国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78万, 男性多于女性(女性占28.6%) 艾滋病(AIDS)病人15.4万人;全人群感染率为0.058%,目前还有大约56%的感染者尚未发现 估计2011年当年新发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4.8万人 2011年艾滋病相关死亡2.8万人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情况 经异性传播占46.5%,经同性传播占17.4% 经注射吸毒传播占28.4%,云南、新疆、广西、广东、四川和贵州6省是重灾区 既往有偿采供血、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传播占6.6%,其中,河南、安徽、湖北和山西4省是重灾区 经母婴传播占1.1%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情况 全国艾滋病疫情依然呈低流行态势,但部分地区疫情严重; 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数量继续增加,但新发感染人数保持在较低水平; 既往HIV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AIDS发病和死亡增加; 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所占比例继续增高; 第五,感染人群多样化,流行形势复杂化。 2011年全国艾滋病疫情估计地理分布 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人分布(2011年9月底止) 全国累计报告AIDS病人数分布(20

文档评论(0)

喵咪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