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鉴别——识别儿童食品标签的方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你鉴别——识别儿童食品标签的方法 ??“美丽”的误会:你会上食品标签的当吗???   走进超市,除了绚丽的包装,很多新鲜的食品名称也很吸引眼球。可要知道,这些让人好感顿生的食品名称和标签,往往会导致你的误读,使你的消费行为和原来的购物愿望大相径庭。——聪明的父母,你们会上标签的当吗?另外,建议家长能够学会识别营养标签,注意钠、蛋白质、脂肪等关键指性标是否超标。   酸奶饮料?   人们都知道,酸奶是一种美味可口的保健食品。它不仅是蛋白质和钙质的良好来源,同时也能调节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消化道抵抗力,适当饮用还有减肥美容的功效。?   超市中与“酸奶”有关的各式饮料满满当当摆了好几个货架,可是,它们都是酸奶么?如果睁大眼睛细细地审查,就会发现大部分产品包装上,在大大的“酸奶”、“酸乳”、“酸酪乳”、“优酪乳”或更花哨的产品名称后面,还有两个不起眼的字“饮料”。原来,这根本不是酸奶,而是牛奶或酸奶添两倍水制成的“乳饮料”。为了达到诱人的口感,其中除了水,还要添加糖、香精、有机酸等原料,根本无法达到酸奶的营养价值,更别说酸奶的保健作用了。如果父母们把这样的产品当成酸奶每天让宝贝大量饮用,结果会摄入过多的糖分和香精。?   那么应当怎样分辨“酸奶”和“酸奶饮料”呢?。其实很简单,只要把它从货架上拿下来,仔细看看标签上的成分表,你就会发现:酸奶的蛋白质含量必须在2.3%以上,而“酸奶饮料”的蛋白质含量却标着“≥1.0%”。同样道理还可以用来辨别牛奶和乳饮料: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必须达到2.9%以上,而花样百出的某某乳(饮料)的蛋白质含量也只是“≥1.0%”。?   儿童可乐?   众所周知,可乐因为含有咖啡因而对儿童的健康不利。于是,市面上就出现了各种“儿童可乐”,标榜“不含咖啡因,不含防腐剂”,号称是“特别针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而专门开发的健康可乐”。有的父母觉得,这种专为儿童配置的可乐克服了普通可乐的“先天不足”,可以放心地让孩子尽情饮用。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每听儿童可乐含有38克白糖,150千卡的能量,30-40毫克磷,还有焦糖色素。如果每天饮用2听可乐,便多摄入了60-80毫克磷和76克白糖。可乐中所含大量糖分和磷会使体液趋向于酸性,为了维持酸碱平衡,人体就不得不动用骨骼和牙齿当中的钙,从而导致骨钙的流失。?   可见,长期大量喝这种儿童可乐,将使生长中的宝贝无法有效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钙,从而导致骨骼发育不良。俄亥俄州牙医协会在2003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中指出,除了妨碍钙吸收之外,可乐等碳酸饮料中的酸对牙齿的珐琅质具有腐蚀作用,从而促进龋齿的发生。此外,因为可乐中含有大量的精制糖,过量饮用还会导致幼儿的肥胖问题。可见,即便不含有咖啡因,“儿童可乐”对宝贝的健康也是有害无益的。?   天然零食?   零食虽小,却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特别为儿童所喜爱。在人们对健康问题空前关注的时代,一些零食也披上“纯天然”、“低脂肪”、“真正水果制造”这些绚丽的外衣,以取悦关心宝贝健康的父母们。?   “纯天然”是好多商家最爱打的旗号。当然,那些野生的蘑菇、清香的山梅、纯朴的马铃薯,确实是“纯天然”的原材料。可是,它们在工厂里要经过很多加工步骤,这些加工过程都会对食品的营养价值产生影响。比如说,薯片在油里炸过,还要沾上味精和盐等调味品,属于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食品;又比如说,果脯和蜜饯在糖里腌制或煮制过,含糖量达60%以上,其中的维生素C几乎损失殆尽。食物原料中天然的养分平衡早已被打破,还额外增加了大量的油脂和糖分。?   水果零食也是一个最近兴起的“健康”把戏。毕竟它们是“真正水果制作”。但是这些零食只含有小块水果或是少量果汁,却加了很多糖和添加剂。比如所谓的“营养果冻”,它们含有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微乎其微,而且吸收利用率也很差。?   如果用天然原料制作就能叫做“纯天然”食品的话,世界上还有多少食品不可以叫做“天然”呢?无论怎样包装,也不能掩盖它们不利健康的真相。?   植物奶油?   在放黄油的冷藏柜中,名为“植物奶油”的产品赫然在列。如果仔细看看,很多饼干、面包、奶油蛋糕之类的成分表上都有这个东西的大名。许多父母看到“植物”二字就以为是“天然的”、“健康的”,认为比牛奶中提取的奶油更健康。实际上,所谓“植物奶油”就是“人造黄油”,也叫做“麦淇淋”,是植物油经过人工氢化反应制成的。经过这个反应之后,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也变成了饱和的脂肪,营养价值并不比天然黄油更高。?   植物奶油唯一的优点便是不含胆固醇。然而更令人担心的是,在植物油的人工氢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种非天然构型的脂肪酸,也就是所谓的“反式脂肪酸”。经常摄入这种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