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NUMPAGES
中药炮制学
深圳临床医学院
胡墅婷
内涵与外延
为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组成部分之一。
中药分为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种商品形式。中药饮片处于中药三大行业的中间位置.在中医药中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制成饮片以后才能入药(药典明确入药者为饮片),这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
综合应用学科,与多学科有密切联系。
中药现代化的内容之一。
要求掌握中药炮制学的基础理论、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应用,熟悉中药饮片的品质要求;了解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为指导中医临床用药,合理选择炮制品及研究、开发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第一章 绪 论
目的要求
掌握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任务;重要历史文献。
熟悉中药炮制学的起源与发展;中药炮制有关法规;中药炮制的分类法。
了解中药炮制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中药炮制的研究。
第一节:概述
基 本 概 念:“炮炙”
炮—
《说文》“炮,毛炙肉也”。段注:“毛炙肉,谓不去毛炙之也”。
《礼记·内则》“涂之以墐涂,炮之”。郑玄注:“炮者,以涂烧之为名也”。孙希旦集解:“裹物而烧之谓之炮”。
炙—
《说文》:“炙,炙肉也,从肉在火上”。
《诗经·小雅·瓠叶传》:“炕火曰炙”。
一、名词术语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 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要求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 求,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历史又称炮炙、修治、修事、修制。今多用“炮制”和“炮炙”。
《药典》2010版是按照中医药理论, 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玉函经》:证治总论例中药物用“炮炙”
《雷公》:书名用“炮炙”,正文用“修事”
《纲目》:药物是“修治”
《指南》:正文炮制“修事”
《蒙筌》:药物炮制称“制造”
《局方》:“修合”
经验有称“修制”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中药饮片—中药材凡经净制、切制、炮炙等处理后的制成品,均称为饮片,是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使用的配方原料。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是其基本属性。
二、中药炮制的基本任务
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在继承传统中药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的:
中药炮制理论研究(探讨炮制原理)
炮制工艺改革及创新
制定饮片质量标准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一)中药的炮制是随着中药的发现和应用而产生的。
(二)火的发现和熟食方法的处理及应用是中药炮制形成的雏型。
(三)酒的发明与应用丰富了中药炮制的内容。
(四)陶器的发明与应用丰富和拓展了中药炮制的内容。
二、炮制的发展
(一)春秋战国至宋(公元前722-1279):起始与形成时期
1. 汉以前为萌芽阶段
——《黄帝内经》:“治半夏”、“燔治”、“口父咀” 。
——《五十二病方》载有炮、炙、燔、煅、切、熬、酒醋渍等方法。“商牢渍醯”,“陈藿蒸而取其汁”,“止血出者燔发”等
2. 汉代炮制技术的形成和发展
《本经》:“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伤寒杂病论》:“有须烧炼炮炙,生熟有定,一如后法”,记载方法有蒸、炒、炙等30余种。提出炮制要求。
3. 南北朝刘宋对炮制技术的归纳总结
刘宋·雷敩《雷公炮炙论》 ——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撰写而成的。为我国医药 史上的第一部制药(炮制)专著。载 有方法有:蒸、煮、炒、炙、焙、 炮、煅、浸、飞、炼、露等。
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炮制原则炮制技术系统归纳,说明了部分炮制作用。如“凡汤中用完物皆擘破”,“诸虫先微炙”,“诸石皆细捣”,“阿胶,炙令通体沸起”等。
4. 唐、宋为炮制技术发展的鼎盛时期—立法
唐·《新修本草》 ——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收载多种炮制方法。如煨、煅、燔、炒、蒸、煮、作糵、作曲、作豉等。将炮制内容列为法定内容。
宋·王怀隐《圣惠方》:“凡合和汤药,务必精专,甄别新陈,辨明州土,修治合度,分两无差,用得其宜,病无不愈。……炮炙失其体性,筛罗粗恶,分剂差殊,虽有疗疾之名,永无必愈之效”。
宋·《证类本草》保存《雷公炮炙论》等炮制资料。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凡有修合,依法炮制”专章讨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反渗透计算,输入参数可自动计算.xlsx VIP
- 2025小红书保健行业白皮书.pptx VIP
- 字词梳理及运用-2023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pdf VIP
- 大班幼儿叙事讲述能力发展的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docx VIP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学课件)——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VIP
-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规范ppt课件.ppt VIP
- 泰伯智库-时空智能技术与应用白皮书(2025).pdf
- 高密度沉淀池计算,输入参数可自动计算.xlsx
-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Unit-5-含答案.docx VIP
- 会计职业道德(第2版) 习题答案 王红云 .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