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材料】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孟子.告予上》 孟子主张要实行仁政扩充人的善性 治国观:提倡“仁政”学说 伦理观:主张“人性善” 民本观:“君轻民贵”原则 (3)早期集大成者: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赵国(今山西安泽一带)人。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荀子》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材料一】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材料二】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摘自《荀子》 思考:概括荀子的观点并指出其思想倾向,分析其产生的根源。 观点: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有其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在自然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思想倾向:这是唯物主义的思想倾向。 产生根源: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认识、利用和改造能力的增强。反映了地主阶级在封建社会上升过程中的新兴气象。 【材料】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善的礼乐教化),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荀况《荀子·性恶》 荀子强调用礼乐法度来规范人的行为。 伪(礼义道德)能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保证人类的生存。 (3)早期集大成者:荀子 民本观:“君舟民水” 唯物观: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治国观:以礼维护统治秩序 主张“仁义”和“王道” 伦理观:主张“性本恶” 1 荀子曾提出“从道不从君”的观点,这表明荀子 A.认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 B.把君臣关系置于“礼”这一最高原则下 C.反对君主实行专制统治 D.主张实行“仁政”和德治 2 “The river carries a boat,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这句话最早见与中国哪位思想家的著作? A.Li Er B.Zhuang Zhou C.Meng Ke D.Xun Kuang 3 稷下学宫(大约创建于齐桓公时期,至齐王建时衰弱)是古代齐国设立的一处专供各地学者著书论辩、传道授业的场所和机构,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也是我国最早的多学科的社会科学院。关于稷下学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稷下学宫具有政府的咨询参议机构的性质 B.当时云集稷下的主要学者有孟子、荀子等 C.文学游说之士在此相互切磋驳难,形成了当时思想界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D.培养出了诸如孔子、董仲舒等儒学大家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号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人,在洛阳任“守藏室之”(等同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著有《道德经》一书。 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 2.老庄之学 (1)创始人:老子 道 是 万 物 本 原 自然观:“道”是万物的本源和世界的根本 辩 证 法 朴素的辩证法: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 老子画像 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 欲取先予 欲擒故纵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大器晚成 功成身退 无 为 而 治 治国观:无为而治 老子的政治思想—— “无为而治” “治大国如烹小鲜。” “无为而无不为。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4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 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甘其 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 而用之。”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社会观: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 庄子继承老子“道”的思想,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他认为得道的方法为提高修养,提高修养则要通过“逍遥”的生活方式:对待任何事物采用旁观,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