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药直肠滴注的应用及护理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儿中药直肠滴注的应用及护理观察 蔡瑛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摘 要:经常碰到小孩子不愿打针吃药,所以必须找个比较方便有效实用的给药途径。直肠给药是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根据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临床给药技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第三种重要给药途径。而中药直肠滴注是上世纪80年代开展起来的一种改进的保留灌肠方法,是对传统外治的一种改革创新,可用于临床上许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如: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小儿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急慢性盆腔炎等疾病,实践证明其具有给药量大、吸收充分、作用迅速、无创伤等特点,更重要的是采取中药直肠滴注可以充分发挥中医学“辨证论治”特色,弥补了中成药的缺陷,而且对患者无痛苦、疗效高、毒副作用少、操作方便、费用低廉,适合于危重症不能口服给药、鼻饲给药、禁食或严重上消化道疾病胃管给药的患者.尤其对口服给药和静脉给药困难的患儿亦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给药途径,也是一种根据传统医学理论与现代科学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全新观念的绿色疗法。 关键字:小儿 中药 直肠滴注 临床应用 口服汤剂是临床常用给药方式,但是,传统中药煎剂口感小儿不易接受,影响中药煎剂在小儿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效果;并且在儿科急、危重症抢救治疗中,中药煎剂口服难以实现,采用固定剂型药物抢救治疗,用药与患儿病情病证的贴合度有限,不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同时小儿中药汤剂口服过程中药物浪费较大,投药量不够准确。中药直肠给药最早出现于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第233条中记载:“猪胆一枚,泻汁,和醋少许,以灌谷道中。” 直肠给药是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根据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临床给药技术。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第三种重要给药途径。近几年研究表明直肠滴注疗法具有给药量大、吸收充分、作用迅速、无创伤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且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 中药灌肠法始见于张仲景《伤寒论》的导法,其法具有安全、速效、高效、低毒等特点,凡能口服的中药均可应用。是将根据患儿疾病的特点并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配置的中药,从肛门灌入或滴入肠腔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法可以让中药直达病所,通腑泻热,润肠通便,使邪毒排除体外,并同时也起到局部冲洗清洁的作用。中医学认为大肠有传化糟粕,吸收部分水液的功能,大肠在吸收水液的同时,可以将药物吸收入体内,肺与大肠互为表里,因此大肠吸收药物后可经由经脉上达于肺,而肺有“朝百脉”的功能,它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直肠黏膜血液循环旺盛,吸收能力很强,药物通过直肠吸收后,一是通过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既防止和减少药物在肝脏中发生变化,又避免了胃和小肠对药物的影响;二是通过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肺脏代谢后,再循环至全身;三是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后,通过乳糜池、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而中药直肠滴注是上世纪80年代开展起来的一种改进的保留灌肠方法,是对传统外治的一种改革创新,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一只奇葩,具有浓郁的中医特色。实践证明其具有给药量大、吸收充分、作用迅速、无创伤等特点,更重要的是采取中药直肠滴注可以充分发挥中医学“辨证论治”特色,弥补了中成药的缺陷,特别对于危重症不能口服给药、鼻饲给药、禁食或严重上消化道疾病胃管给药困难的情况,提供了新的给药方法。由于其应用范围广泛,越来越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采用,并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人们对中药在肠道之吸收、置换、通导作用认识不断深化,尤其对口服较困难的小儿亦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给药途径。 1、祖国医学理论 1.1直肠解剖的认识 我国古代医学家早就有关于直肠解剖的论述。其中最早见于《内经》、《难经》,如《灵枢·胃肠篇》载“……小肠后附脊,左环回周迭积,其注于回肠者,外附于脐上。回运环十六曲,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三尺。回肠当脐左环,回周叶积而下,回运还反十六曲,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广肠傅脊,以受回肠,左环叶脊,上下辟,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肠胃所入至所出,长六丈四寸四分,回曲环反,三十二曲也。”《难经·四十二难》:“大肠重二斤十二两,长三丈一尺,广四寸,径一寸,当齐右回十六曲,盛谷一斗,水七升半”。同书中还有“肛门重二斤十二两,大八寸,径二寸大半……”。又如《难经·四十四》:“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后世《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等也记述了直肠解剖内容,大抵与《内经》的记载相似。至明代《医学入门》中提出肛门与其他脏腑及气血的关系:“肛……,总通于肺,而心肾膀胱联络系膈(肛门亦大肠之下截也,总与肺为表里,大小肠之系膈下马脊膂连心肾膀胱,相系脂膜筋络散布包裹,然后各分纹理罗络大小肠与膀胱,其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