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对豫东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PDF

耕作方式对豫东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耕作方式对豫东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17 年9 月 第36 卷第9 期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文章编号:1672-3317 (2017)09 - 0013 - 07 耕作方式对豫东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① 1,2 1,2 3 1,2 1,2 1,2 1,2 张笑培 ,周新国 ,王静丽 ,樊向阳 ,黄仲冬 ,杨慎骄 ,王和洲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河南 新乡453002 ;2. 河南商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 科学观测研究站,河南商丘476000 ;3. 河南农业大学,郑州452000 ) 摘 要:豫东地区夏玉米生长季恰逢雨季,季节性强降水经常导致农田积水,使玉米生长受到涝渍灾害威胁,为探索 当地夏玉米的适宜栽培管理模式,试验设置播前翻耕、深松和旋耕3 种耕作处理,并以当地种植习惯的免耕贴茬播 种为对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重点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水分、夏玉米农艺性状、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 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免耕贴茬播种处理相比,翻耕和深松处理均能在强降雨后有效降低表层土壤含水率,增加 夏玉米生长中后期的株高和叶面积;翻耕和深松处理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26.55%和19.67% ;翻耕和深松处理水分 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5.37%和9.69% ,旋耕处理降低了3.45% 。综合考虑夏玉米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 翻耕和深松措施是适宜于豫东地区夏玉米高产的栽培模式。 关 键 词:耕作方式;土壤水分;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中图分类号:S157.4 ;S513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3522/ki.ggps.2017.09.003 张笑培,周新国,王静丽,等. 耕作方式对豫东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灌溉排水学报,2017 ,36 (9): 13-19. 0 引 言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地处黄淮平原腹地的豫东地区,受暖温带亚湿润季风 气候的影响,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708 mm )季节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9 月,春旱夏涝是当地主要的 气候特点。夏玉米生长处于该区域的降雨季节,强降水极易造成涝渍灾害,对玉米籽粒产量造成严重的 负面影响。 黄淮海平原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冬小麦机械化收获后秸秆就地覆盖、夏玉米贴茬播种耕作模式,导致土 壤压实,犁底层土壤干体积密度和厚度逐年增加、通透性下降,进一步阻碍了农田表层水分的入渗,不仅降 低了夏玉米对生长季自然降水的高效利用,而且导致强降雨后农田积水,夏玉米生长受到涝渍胁迫,最终影 响夏玉米经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国内外研究表明,耕作措施可以改善土壤蓄水能力、增加土壤渗透性、改变土壤肥力,是农业生产中普 [1- 3] 遍应用的土壤扩蓄增容措施之一 。受气候条件及土壤质地等多方面的影响,相关研究结论不尽相 [4-5] [6-8] 同 。研究表明 ,在旱作条件下,免耕覆盖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连续多年实施少免耕, [9- 11] 土壤贮水量增加;也有研究表明 ,长期免耕条件下土壤压实程度加重,干体积质量增加,不利于作物根系 发育,产量显著降低。深松可以有效打破犁底层,降低土壤干体积质量,增加夏玉米根深,提高水分利用效 [12- 14] 率,但深松能有效提高黏重土壤的入渗能力,而对轻质粉壤土影响不大 。翻耕后土壤水分散失较快,土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