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人机工程》.ppt

  1.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车辆人机工程(课件)》【精品PPT】

人 装甲装备人机工程 人机工程学概述 装甲装备人机工程 人机工程学概述 装甲装备人机工程 人机工程学概述 装甲装备人机工程 人机工程学概述 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及方法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三代主战坦克驾驶舱的空间布局适合欧美人体形体尺寸,不符合我国的人体形体尺寸。50%的驾驶员在闭窗驾驶时,头部超出车内空间高度19.6mm;脚踏板难于踏到位,腿的长度偏小140mm。 (2)作业条件及舒适性 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及方法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操控方式的选择 操控件外形和尺寸 操控件的可达性和可操作性 (3)操纵控制技术 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及方法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夏季人体舒适温度为24±3℃ 冬季人体舒适温度为22±2℃ 研究表明实际温度与人体温度相差1℃,即可降低工作效率1%,环境温度为17~23℃事故率最低,温度越高或越低事故率约大。 人-环特性研究 (1)温度 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及方法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1)温度 (1)温度 热环境对脑力劳动的影响 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及方法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1)温度 63装甲输送车行驶两小时后车内外温度 6.0 8.8 38.0 40.8 32.0 北京 6.8 7.4 42.0 42.6 35.2 苏州 6.5 16.0 42.5 52.0 36.0 杭州 载员位 驾驶员位 载员位 驾驶员位 内外温差/℃ 车内温度/℃ 环境温度/℃ 地区 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及方法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GB935—89规定的高温作业允许作业时间限值 10 10 42~44℃ 15 20 40~42℃ 20 30 38~40℃ 30 40 36~38 重劳动/min 中等劳动/min 温度/℃ (1)温度 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及方法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2)振动 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及方法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3)噪声 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及方法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3) 噪声 驾驶员位113.6db(A) 载员舱 108.8db(A ) 63C输送车 90.50~107.2db(A) 63A水陆坦克 5小时的连续暴露引起乘员暂时性听力损失 107.3±1.0~111.5±2.1db(A) 59式坦克 影响 测量值 车型 拖拉机的标准驾驶员位置≤90db,美军标为110 dB,国军标为113 dB 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及方法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3)噪声 射击后发生暂时性听力下降,平均听力下降7db 171.5~171.8db(P) 63A水陆坦克 射击8发后炮弹,引起听力域值下降,但降低幅度低于持续行驶5小时降低幅度 166.5~182.8db(P) 59式坦克 影响 射击时瞬时噪声 车型 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及方法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4)空气质量 车内空气质量下降的原因: 乘载员呼出的废气; 射击后的残留废气 发动机废气倒灌 泄漏油液的挥发 通风条件有限等 排风扇 通风口 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及方法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人-机-环特性研究 人机功能分配 系统总体性能的分析和评价 中枢神经 感觉器官 行动器官 机器本体 操作部分 显示部分 接受信息 执行功能 (输入) (输出) 信息反馈 人机界面三要素模型 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及方法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人-机-环特性研究 感觉器官眼 中枢神经系统 眼 耳 体 左腿 右腿 左手 右手 执行器官 车辆主体 仪表 灯光 操纵部分 显示部分 离合器 制动器 油门 变速杆 操纵杆 道路、障碍物 信号、标志 环境信息 警报 噪音 振动 鼻 有毒气体 微气候 车辆人机界面素模型 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及方法 人机工程学的产生与发展 特点:重视工程设计中“人的因素”,力求使机器适应于人。 (2)创建期(从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50年代末) 人机工程学发展历程 原因:复杂的武器装备难以操控,导致事故频繁发生。 人机工程学的产生与发展 人机工程学发展历程 (3)成熟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 ● 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 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 在高技术领域中发挥特殊作用 人机工程学的产生与发展 稳定的发展阶段 起步阶段比较晚 十年动乱停滞阶段 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机工程学进入较快的发展时期。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外开放,人们逐渐认识到人机工程学研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工业、农业、林业、交通运输、医疗卫生、以及教育系统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由此也促成了本学科与工程技术和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使人机工程学成为国内科坛上一门引人注目的边缘学科。 60年代初期,只有中科院、中国军事科学院等少数单位从事本学科中个别问题的研究,而且其研究范围也仅限于国防和军事领域,具体讲也就是局限

文档评论(0)

wenmingaa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204114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