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双季稻产量1200kg/667m2抛栽技术.PDF

余姚双季稻产量1200kg/667m2抛栽技术.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品 种 与 技 术 DOI:10 . 3969/j.issn.1006-8082,2012.05.O19 中 囚弗 米 2012,18(5):62—65 余姚市双季稻产量 1200kg/667m2抛栽技术 虞振先 钟志明 韩娟英 杨 波 (浙江省余姚市种子种苗管理站,浙江余姚 315400) 摘 要:2009—2010年试验研究和示范结果表明,在余姚市种植双季稻.采用 “早稻抛秧一晚稻抛秧”模式可实现 l200kg/667m 的产量 目标,且技术基本成熟,该模式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双季稻;1200kg/667m;抛栽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082(2012)05—0062—04 浙江省余姚市位于东经 1200121。,北纬29o~30o, 667m,但从 2008年品比试验 、生产试验和 3年大 田 地处浙东宁绍平原,是七千年河姆渡稻作文化的发源 示范看,该品种结实率高,年度产量稳定,穗型大,抗倒 地 ,全境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阳光充沛、温暖湿润 、 性强,适当增加穗数增产潜力大 ;双季晚稻品种秀水 四季分明、雨热同步 ,年平均气温 16.2~C,日照 2061 134虽然产量仅居参试品种第二三位,但稳产性、抗倒性 h,无霜期227d.降水量 1361mm。1980—1996年水稻 等方面突出。甬优 8号、甬优 13号在比较试验中产量 种植以纯双季稻为主,常年播种面积2.7万hm 左右。 分别达第一 、第二位,但其对栽培技术要求高,在异常 1996年后 ,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的 气候和播种、移栽季节迟的生产条件下,对结实率影响 转型升级,双季稻面积逐年减少,2005—2007年全市双 较大,技术还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开展配套栽培技术 季稻而积仅 8870hm,平均单产 898kg/667in。 2008 研究 年在浙江省科技厅重视下,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主持开 2 搭配模式比较 展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 (优先主题)《双季稻 1200kg/ 667m及超高产农作制度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 目, 为选择双季稻产量 1200kg/667m 适宜搭配模式 , 余姚市种子种苗管理站作为项 目协作单位 ,承担了该 余姚市种子种苗管理站开展了2年搭配模式研究与示 项 目在余姚市的实施 作。经项 目实施 ,2009—2010年 范。2009年搭配模式试验选择品种早稻为嘉育253、晚 度在余姚市牟山镇青港村建立的双季稻 1200kg/667 稻为甬优 8号,设 “早稻直播一晚稻抛秧”(模式 1)、“早 m 高产示范方 (面积84.3hm),经浙江省科技厅组织 稻直播一晚稻移栽”(模式 2)、“早稻旱育移栽一晚稻旱 专家实产验收,平均产量 1236kg/667m。现将此项 目 育移栽”(模式 3)、“早稻抛秧一晚稻抛秧”(模式4)、“早 的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稻机插一晚稻机插”(模式5)等 5种搭配模式进行试 验。早稻4月 1日播种,4月28日移栽;晚稻6月25日 l 品种选择 播种 ,7月28—29日移栽。试验结果见表2。全年产量从 2009年余姚市种子种苗管理站针对余姚市双季 高到低依次为早稻一晚稻双机插 (平均产量 l253k 稻生态条件和栽培特点 ,开展了双季稻品种的引进筛 667m)、早稻直播一晚稻移栽 (平均产量 l247kg/667 选 r:作。由表 1可见 ,早稻品种中嘉早 32(平均产量 m)、早稻旱育移栽一晚稻旱育移栽 (平均产量 1216k 639.7kg/667113)、嘉育 253(平均产量 615-3kg/667m)、 667m)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