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虚拟技术在“上海中心”案例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图说:虚拟“上海中心”中的玻璃幕墙。上海中心 供图 图说:虚拟“上海中心”中的钢结构节点。上海中心 供图 图说:虚拟“上海中心”呈现的楼层疏散救援点。上海中心 供图 【新民网·独家报道】经过6年的建设,世界第四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将于今年年中正式投入运营。从设计、施工、管理,这一“超级工程”无时无刻不在向业主方和施工方发出巨大挑战。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今天(1月20日)前往这座即将竣工的超高层建筑,只为探寻另一栋虚拟的“上海中心”。 一份0元的跨国协议 上海中心大厦体量庞大,工程信息海量复杂,仅图纸数量就超过15万张,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无疑将会史无前例。项目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葛清告诉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如果依靠传统的“角尺加图纸”建筑工程模式,设计公司出图纸,各建筑单位照图施工。但在现实情况中,设计师往往缺少现场经验,造成一些方案本身就有“硬伤”,造成频频返工。另一方面,一旦遇到问题,各建筑单位也会相互扯皮,找不到真正的解决方法。 2008年,经过多次论证,业主方决定将 HYPERLINK "/" \t "_blank" BIM(建筑信息模型)引入上海中心大厦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并首次在项目承发包过程中,在合同条款中加入 HYPERLINK "/" \t "_blank" BIM技术要求来约束承包商必须在项目中应用 HYPERLINK "/" \t "_blank" BIM技术。在当时,项目尚处在方案阶段,而国内建筑行业对BIM缺乏认识,更无超高层项目案例可循。 2010年5月,上海中心大厦与全球最大的BIM软件开发者美国欧特克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价格为零元的“双赢”协议,欧特克公司为“上海中心”提供 HYPERLINK "/" \t "_blank" BIM技术咨询和软件,“上海中心”提供示范性的使用经验,帮助欧特克进行市场推广。 传统的建筑工程行业与新兴的信息技术结合,一开始让很多参建单位很不适应,总有一些质疑甚至反对的声音。不过6年的实践证明,BIM技术已经从一个简单的电脑软件,演变为了“上海中心”业主方和施工方自下而上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施工之前已节省上亿元 BIM技术实现了传统的二维设计建造方式向三维数字化设计的转变,是当前世界建筑业中最激动人心的前瞻性技术之一。简单来说,在上海中心大厦尚未被建造起来之前,人们看到的不再是一张张密密麻麻的图纸,而是电脑中一栋立体的虚拟大厦。 借助这座虚拟的“上海中心”,项目在设计源头就避免了复杂空间中大量错、漏、碰、缺等问题,提前发现并解决的碰撞点数超过10万个,按单个碰撞点平均单价1000元左右计,保守估计可节约费用至少超过1亿元。 上海中心大厦建筑外观呈螺旋式上升,建筑表面的开口由底部旋转贯穿至顶部,然而如此美观独特的设计,对外幕墙安装着实带来了巨大挑战。据葛清介绍,施工方曾建造了一座三层楼的1:1模型,试验中发现,当设计、加工、施工等各环节误差累积后,一些幕墙板块只能靠工人用脚硬踩进去。而在运用BIM技术后,这些复杂构建的制图制、数据转化和测量效率均获得了大幅提高,不仅2万多块玻璃幕墙板块没有一块需要返工,还实现了全场仅需16个工人即可开展的快速安装。 再以钢结构为例,上海中心大厦从上到下有8道巨型桁架层,其作用如同竹子的“竹节”,对结构稳定至关重要。每道桁架层由两层高的伸臂桁架、环带桁架和楼面桁架组成,单根构件重达100吨,钢板最厚14厘米,结构庞大,节点复杂,焊接量大,控制变形难度高,安装精度必须严格苛求。 利用BIM的数据化技术,将预拼构件的控制截面的实际测量坐标与提取的理论坐标进行比对,检验接口部位的实际间隙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若数据超出规范要求时,可对超差部位进行整改,从而达到实体预拼装的效果。统计下来,钢结构的无必要浪费量不超过2吨。 从2010年至今,参与上海中心大厦项目的BIM技术人员已超过70人,涵盖土建、钢结构、幕墙、机电、室内装饰等多个专业。 提供完整救援信息 近年来,超高层建筑的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获悉,在灾害应急方面,上海中心大厦也将利用BIM打造的“虚拟大楼”及相应灾害分析模拟软件,在灾害发生前,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制定避免灾害发生的措施,以及发生灾害后人员疏散、救援支持的应急预案。 当灾害发生后,“虚拟大楼”可以提供救援人员紧急状况点的完整信息,这将有效提高突发状况应对措施。此外楼宇自动化系统能及时获取建筑物及设备的状态信息,清晰地呈现出建筑物内部紧急状况的位置,甚至到紧急状况点最合适的路线,救援人员可以由此做出正确的现场处置,提高应急行动的成效。 此外,上海中心大厦正式运营后,“虚拟大楼”还将延伸应用于大厦的物业和运营管理。传统的建筑运营管理要依靠很多的设计图纸和竣工图纸来开展工作,一旦发生故障,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