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潜流人工湿地低温下黄河原水预处理效果研究-JournalofSystems.doc
PAGE 72 生态环境 第17卷第1期(2008年1月)
杨旭等:潜流人工湿地低温下黄河原水预处理效果研究 PAGE 73
生态环境 2008, 17(1): 70-73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
基金项目:973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04CB418505)
作者简介:杨旭(1973-),男,工程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饮用水处理。E-mail: HYPERLINK mailto:yangxu2005gd@163.com yangxu2005gd@163.com
*通讯联系人:于水利,教授,E-mail: ysl@
收稿日期:20
潜流人工湿地低温下黄河原水预处理效果研究
杨旭,于水利*,张洪洋,修春海,严晓菊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摘要: 在低温条件下(水温0.3~15.9℃),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在玉清湖水库进水口处对入库黄河水进行预处理试验研究,考察了低温下黄河原水预处理效果,比较了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及其变化趋势,同时考察了进水污染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运行期间,潜流人工湿地有较好的处理效果,COD、TP、TN、NH4+-N的平均去除率均分别达到43.13%、40.86%、42.56%、43.26%。根据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出水中COD达到Ⅰ类,TP平均值达到Ⅱ类,TN平均值达到Ⅴ类;NH4+-N平均值达到Ⅱ类。处理效果与温度正相关,在现有的水力负荷变化范围内(0.6 ~1.2 m·d-1),系统处理效果无明显差别。同时发现,由于本实验的进水负荷低,系统去除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今后的研究可以适当提高负荷,充分利用系统的净化能力。
关键词:潜流人工湿地;低温;原水,预处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X1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8)01-0070-04
近年来,黄河流域工农业发展迅速,黄河水污染日趋严重,黄河水处理难度越来越大,现有饮用水处理工艺难以适应当前黄河水水质状况。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低成本、低能耗、低技术要求的水处理方法,近年来,其应用的领域不断拓宽,已成功地用于生活污水[1][2]、工业废水[3] [4]、城市暴雨径流[5] [6]、农业废水的处理与管理[7] [8]和湖泊污染防治[9] [10][11]。采用人工湿地对黄河微污染原水进行预处理,以提高饮用水源水质,保证饮用水水质安全。是一种可行的优选方法。但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湿地植物出现休眠现象,根
系微生物代谢减缓甚至停止。湿地预处理效果如何,有待研究。因此研究低温条件下,潜流人工湿地预处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试验是在济南市玉清湖水库进行的,玉清湖水库水为黄河水。在玉清湖水库建立了人工湿地系统,进行模拟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人工湿地系统构造
潜流人工湿地采用推流式,长为6.0 m,宽为1.5 m,深为0.75 m。湿地由底部至上表面分别填充300 mm厚的大砾石(直径50 mm)、300 mm小砾石(直径20 mm)、150 mm的土壤层。池内砾石孔隙率约为0.5,试验湿地底坡约为1%。湿地床体底面以混凝土浇注,周边砖砌砂浆抹面。湿地出水水位高度可调。集水区底部安装一多孔集水管并与外部一出水高度可调的竖管相联接.竖管上距离池底分别为10 cm、20 cm、30 cm、40 cm、50 cm、60 cm处设置出水口,装设阀门来控制调节水位。出水水位的交替调整,可诱导植物根系生长,同时也对不同深度的优势微生物起到驯化作用。
1.2 湿地系统运行情况
2005年5月中旬,湿地系统开始运行,水力停留时间为6 d,水力负荷为1 m·d-1。为了比较不同水力负荷下的净化效果,10月1日至10月19日进水水力负荷调整为1.2 m·d-1;10月20日至11月3日水力负荷调整为1 m·d-1;11月4日至11月24日水力负荷调整为0.8 m·d-1;11月24日至12月8日水力负荷调整为0.6 m·d-1,试验湿地连续运行,进水为沉砂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