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称刺桐早在先秦时期闽越先民便在此繁衍生息三国吴永安.DOCVIP

泉州古称刺桐早在先秦时期闽越先民便在此繁衍生息三国吴永安.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 1 ? 泉州,古称刺桐,早在先秦时期闽越先民便在此繁衍生息,三国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距今1751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南朝梁天监间(公元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行政区划建制几度变迁。唐久视元年(公元700年)置武荣州,州治由南安丰州迁至现泉州市区。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武荣州改名泉州,沿用至今已1300多年。 历经一千年的风雨洗礼,泉州孕育出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先秦时期的闽越文化、秦汉以降的中原文化、宋元时期的海丝文化和明清以来的西方文化交织、融合,逐渐形成泉州多民族文化交融、山海文化气息兼备、多元宗教文化共荣的地域文化特征,呈现出了文化领域内独特的多元现象:历史文化、海丝文化、宗教文化、戏曲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在这里兼容并蓄、交相辉映。为此,1984年泉州成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将首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落户于此(市博物馆)。2004年,在央视“最佳魅力城市”活动评比中,荣膺“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称号,赢得了“多元文化宝库,海峡西岸名城”的盛誉。2007年,国家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揭牌,泉州是核心区。 “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南宋泉州知府王十朋如此形容泉州,这是对泉州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高度赞誉。其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错落其间,有号称“闽海蓬莱第一山”的清源山和“闽中屋脊”的戴云山,蜿蜒逶迤的晋江,一路轻波,汇入东海。千百年的山川孕育和多元文化熏陶,使这方土地成为人文荟萃、英才辈出的热土,哺育了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欧阳詹、黄吾野,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俞大猷,政绩卓著的政治家曾公亮、梁克家、李光地,学识渊博的思想家李贽,功勋不朽的军事家施琅等等,这些灿若星云的英才俊彦,让泉州的历史更加有血有肉,鲜活生动。宋朝理学家朱熹“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的赞誉,便是一个鲜明的佐证。 “船到城添外国人”、“涨海声中万国商”,古人如此盛赞泉州海外交通贸易的繁荣景象。作为中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代,泉州刺桐港便为中国四大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宋元时期,更一跃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东方第一大港”,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开通商贸易往来。 密切的海外交通贸易,也使泉州与世界各地文化产生了直接的接触和交融。各大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犹太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等,相继传入汇聚,留下了开元寺、伊斯兰教圣墓、摩尼教遗迹、清净寺建筑,印度教、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石碑、石刻等8种宗教文物遗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1年来泉考察时,更宣布摩尼教遗迹是他们最重要的发现,这些宗教古迹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泉州也因此有了“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誉。 城市的文化遗产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历程,保持和延续着城市发展的血脉。在泉州这片土地上,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化遗产举世瞩目,云集着一连串极富盛名的“中国之最”:有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伊斯兰圣墓,我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清净寺,我国现存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妈祖圣庙,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老君岩,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花岗岩海滨石城崇武古城,我国现存最早的海港大石桥洛阳桥,以及我国现存最长的号称“天下无桥胜此桥”的安平桥,还有世界上唯一仅存的摩尼佛教佛像石刻等等,全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76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80处,涉台文物289处;与之相呼应的是具有鲜明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保留了唐代以来大量大文化信息,包括语言、艺术、风俗等,全市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09个,其中国家级31个,省级61个,市级134个,县级283个;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16人,其中国家级33人,省级103人,市级280人。 戏曲文化是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瑰宝,泉州也因此有“戏曲之乡”、“木偶之城”、“南音之都”、“福建戏曲半壁江山”等美誉。其中,南音,是唐宋时期古乐的遗存,距今1300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音乐史活化石”;梨园被誉为“宋元南戏遗响”,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还有距今700多年的提线木偶戏,诞生于明末清初的高甲戏等等。这些独具魅力、绚丽多姿的戏曲艺术在泉州这片土地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长盛不衰。目前,除公办的泉州南音乐团承载着南音的表演、传承、交流任务外,全市城乡之间遍布着几百个民间乐团,呈现出“人人都会唱,无处不南音”的文化景观;福建省梨园戏剧团是全国唯一的梨园戏剧团,肩负着这一优秀剧种的保护传承任务;相较于厦门、三明大田等地区,泉州高甲戏普遍繁荣,全市有公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