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维生素概述及脂溶性维生素.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件:维生素概述及脂溶性维生素.ppt

国外探险家曾有因吃北极熊肝而发生急性中毒的报导。 服用浓缩鱼肝油更要掌握用量,以免发生意外。 维生素D 概念:维生素D类是指含环戊氢烯菲环结构、并具有钙化醇生物活性的一大类物质,以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及维生素D3(胆钙化醇)最为常见,统称为维生素D。 理化特性 维生素D2和D3皆为白色晶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耐热,不易被氧化,但在酸性溶液中则逐渐分解 通常的烹调加工不会引起维生素D的损失 脂肪酸败可引起维生素D破坏 过量辐射线照射可形成具有毒性的化合物 吸收与代谢 吸收:小肠吸收 50%~80% 肝、肾羟化酶 代谢:维生素D3 1,25(OH)2D3 生理功能 促进小肠钙吸收 (1) 诱发钙结合蛋白(载体)的合成 (2) 增加肠粘膜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促进磷吸收 2. 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尤其促进磷的重吸收更明显) 3. 对骨细胞呈现多种作用 4. 调节基因转录作用 5. 通过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调节血钙平衡 低血钙 甲状旁腺素 维生素D3 血钙 甲状旁腺素 维生素D3 血钙 高血钙 降钙素 尿钙磷 血钙 功效 促进钙和磷的吸收,强化骨骼及牙齿; 调节发育,帮助婴幼儿正常成长,防治佝偻病; 帮助吸收维生素A; 对更年期钙质流失、骨质疏松有预防作用。 ● 佝偻病 (rickets) 幼儿 幼儿维生素D缺乏,骨骼不能正常钙化,易引起骨骼变软和弯曲变形: 下肢弯曲 —— “X”或“O”形腿 胸骨外凸 —— “鸡胸” 肋骨与肋软骨 —— “肋骨串珠” 囟门闭合延迟、方头 ● 骨质软化症 成人 (尤其孕妇、乳母和老年人) 表现为骨痛、肌无力。 ● 骨质疏松症 老年人 表现为自发性和多发行骨折 ● 手足痉挛症 表现为肌肉痉挛、小腿抽筋等 维生素D缺乏症 维生素D过多症 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血清钙磷增加 软组织转移性钙化 肾结石 严重可导致死亡 营养水平鉴定 1. 血清25-(OH)D3 反映近期储存情况(人体几周到几个月内) 正常值:25~150nmol/L(10~60ng/ml) 平均水平:25~30ng/ml,低于25nmol/L,缺乏 2. 血清1,25-(OH)2-D3 半衰期4~6h 正常值:38~144pmol/L(16~60pg/ml) 维生素D供给量 在钙、磷供给量充足的条件下: 儿童、少年、孕妇、乳母、老人维生素D的RNI:10?g/d 成人RNI:5 ?g/d UL:20 ?g/d , 维生素D食物来源 海鱼、肝脏、蛋黄、鱼肝油制剂 奶中不多 鼓励常晒太阳 维生素E(生育酚) 维生素E是指含苯并二氢吡喃结构、具有α-生育酚生物活性的一类物质。 维生素E包括8种化合物: 四种生育酚(tocopherols,即α-T,β-T ,γ-T ,δ-T ) 四种生育三烯酚(tocotrienols,即α-TT,β-TT ,γ-TT ,δ-TT ) α-生育酚生物活性最高,故通常以α-生育酚作为维生素E的代表进行研究。 理化性质 (1) 容易被氧化 (2) 油脂酸败破坏维生素E (3) 油炸时易损失 (4) 对碱不稳定 吸收与代谢 吸收:VItE及其酯的吸收率仅占摄入量的20~40%,这取决于摄入水平。吸收与脂类的消化吸收有密切关系,影响脂肪吸收的因素也影响VitE的消化吸收。甘油三酯尤以中链的甘油之酯能帮助吸收,而亚油酸却降低吸收。 储存:大多以非酯化形式储存在脂肪细胞,少量储存在肝、肺、心脏、肌肉、肾上腺和大脑。 排泄:以胆汁和尿液为主,其次为皮肤和肠道 生理功能 1. 抗氧化作用 保护细胞膜上多不饱和脂肪酸 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癌、抗衰老 2.与生殖功能和精子生成有关 睾丸萎缩、上皮细胞变性,孕育异常 3.调节血小板粘附和聚集作用 磷脂酶A2(TXA2) 抑制血小板凝集 4. 其他 抑制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降胆固醇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繁殖 5. 预防衰老 (1) 减少脂褐质的形成 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 (2) 提高免疫力 促进T细胞增殖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