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容回顾 第一章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活性是指有催化剂对反应进程影响的程度,具体是指反应速率增加的程度,活性是判断催化剂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志 第二章 多相催化与表面吸附 2.1多相催化及吸附作用 2.2化学吸附类型和化学吸附态 2.3吸附等温方程及其应用 多相催化反应过程的步骤: ①反应物从气流扩散到固体催化剂表面(外扩散→内扩散); ②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位上发生化学吸附作用形成表面物种(吸附); ③吸附态反应物分子(表面物种)在活性位上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吸附态产物分子(表面反应); ④吸附态产物分子从催化剂表面脱附形成气相产物(脱附); ⑤气相产物从固体催化剂表面扩散到气体(液体)中(内扩散→外扩散) 2.1.3多相催化反应中的物理过程 多相催化反应的化学过程:反应物的吸附、化学反应、产物的脱附。 气体或液体与固体之间的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是借助分子间力,吸附力弱,吸附热小; 化学吸附是借助化学键,遵从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传统规律。 0、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特点 物理吸附的特点:没有选择性,可以多层吸附,吸附前后,被吸附分子变化不大,吸附过程类似于凝聚和液化过程。 化学吸附的特点:有选择性,只能单层吸附,吸附过程中有电子共享或电子转移,有化学键的变化电子云重新分布,分子结构的变化。 温度对吸附的影响 发生化学吸附的原因: 位于固体表面原子的配位状态与本体不同——具有自由价,配位数小于固体内原子的配位数; 每个表面原子受到一种内向的净作用力,将扩散到其附近的气体分子吸附并形成化学键。 吸附作用的结果: 使反应物分子得到活化,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 2、表面化学反应 化学吸附的表面物种在二维的吸附层中并非静止不动的,只要温度足够高,它们就成为化学活性物种,在固体表面迁移,随之进行化学反应。 表面反应的成功进行,要求原子态吸附分子,其化学吸附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 太强则不利于它们在催化剂表面上的迁移、接触;太弱则会在进行表面反应之前脱附流失。 一般关联催化反应速率与吸附强度的曲线,呈现“火山型”。 3、产物的脱附 脱附是吸附的逆过程,因此,遵循与吸附相同的规律。 产物的吸附不能太强。 催化循环图 2.1.5多相催化反应的控制步骤 研究方法:红外光谱(IR)、低能电子衍射(LEED)、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HREELS)、X-射线光电能谱(XPS)、紫外光电子能谱(UPS)、外光电位能谱(APS)、场离子发射、质谱闪脱附技术。 三、几种常见物质吸附态 CO与金属产生不同的吸附态与金属的种类、载体的类型以及温度和压力都有一定的关系。 如在铂上直线型吸附占优势。在钨和铁上,直线型和桥型吸附都有相当比例。 一氧化碳在金属氧化物上的吸附是不可逆的,一氧化碳与金属离子是以σ键结合的。 (1)在金属上烯烃的吸附态 烯烃是这一种不饱和烃,由于有π键存在,故很易在金属上化学吸附。 烯烃在过渡金属表面既能发生缔合吸附也能发生解离吸附。这主要取决于温度、氢的分压和金属表面是否预吸附氢等吸附条件。 烯烃在金属氧化物表面上吸附时,是作为电子给予体吸附在正离子上的。这是一种非解离吸附,这种化学吸附要比在金属上的化学吸附弱一些。 在覆盖度低的金属氧化物表面上,烯烃也能产生解离吸附。 烯烃的各种化学吸附态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通过吸附可以催化烯烃双键异构化、氢同位素交换等反应。 (1)langmui用I型等温线,适于一些微孔物质,如某些活性炭、硅胶、沸石分子筛等,平台部分对应的是吸附剂的微孔完全被凝聚液充满,langmuir吸附等温线也可以描述可逆的化学吸附过程。 (3)在整个压力范围内,曲线凹向下,没有拐点B。曲线向下凹,表示吸附质和吸附剂之间的作用是比较微弱的,例如吸附质对于吸附剂是不润湿的情况。 (4)与第二种曲线较为相象,一般若是孔径大小在中等范围的中孔物质则得到4型的吸附等温线。 (5)第5种比较少见。 BET等温式是布鲁诺(Brunaure)、埃麦特(Emmett)和泰勒(Teller)在Langmuir吸附理论基础上发展的,主要基于两点假定: ①固体表面是均匀的,自由表面对所有分子的吸附机会相等,分子的吸附、脱附不受其他分子存在的影响; ②固体表面与气体分子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因此在第一吸附层上还可以进行多层吸附。。 依据BET方程可测定固体吸附剂、催化剂的表面积。 4、Temkin(焦姆金)吸附方程 f、a——两个经验常数,与温度和吸附物系的性质有关。 该物系的吸附热变化随覆盖程度的增加而线性下降。 表面上各吸附位不是能量均匀的,且吸附的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 氮在铁膜片上的吸附遵从Temkin吸附等温式。 (1)测定在0.05<x<0.35 范围内吸附物 N2(基准物质)的吸附等温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doc VIP
- Unit 5 The colourful world Part C Reading time大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PEP版三年级英语上册2024.pdf
- 2024年疾控大学习全球预防接种进展答案.docx VIP
- 《体教融合文献综述》.docx VIP
-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安专业科目》真题及解析.pdf VIP
- 古代汉字对外传播史.doc
- 采访课件模板.pptx VIP
- 三九控制法——欧博企管.ppt VIP
- GBT 50034-202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docx VIP
- 人教PEP五年级上册英语《Unit 4 Read and write 》教学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