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单元 古代诗歌鉴赏 A卷 教师版.docVIP

第十三单元 古代诗歌鉴赏 A卷 教师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第十三单元 古代诗歌鉴赏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11分) 南乡子 陆游 早岁入皇州,尊酒相逢尽胜流。三十年来真一梦,堪愁,客路萧萧两鬓秋。 蓬峤偶重游,不待人嘲我自羞。看镜倚楼俱已矣,扁舟,月笛烟蓑万事休。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 开头两句词写出了作者年轻时的胸襟抱负和交游名人雅士的繁华热闹的生活情景。 B. 三十年来像梦一样,一个“梦”字,写出了作者无尽的心酸和世事无常的不尽慨叹。 C. “客路萧萧两鬓秋”,写出了作者他乡为官,为国事日夜操劳,以致两鬓发白的情况。 D. 故地重游,不待人嘲,自感羞愧,写出作者年老体衰、事业无成、愁苦不堪的形象。 E. 扁舟、月笛和烟蓑等意象,构筑一幅宁静淡远的生活图景,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的心境。 【答案】CE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前四项考核内容,E项考核意境,其中C项,“为国事日夜操劳,以致两鬓发白的情况”错,“两鬓发白”的原因很多;E项,“厌倦官场”错,应是“无限愁苦之情”。 2. 词中作者把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对比,试做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早年青春年少,而今年老体衰。②早年广交名流雅士,而今孤独重游。③早年志向远大,渴望建功立业;而今功业无成,万事皆休。 【解析】此题考核艺术手法,要求回答“作者把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对比”的内容和作用,从诗中的“尽胜流”“堪愁”“两鬓秋”“俱已矣”“万事休”分析“早年青春年少,而今年老体衰”“早年广交名流雅士,而今孤独重游”“早年志向远大,渴望建功立业;而今功业无成,万事皆休”的对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 苏秀道中【注】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 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 “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深”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C. 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D. 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 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答案】BE 【解析】B. 不是“引用”,而是“化用”。E.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语言风格不是“诙谐风趣”,而是“简明洗练”。 2. 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特点:雨大,及时。 分析:①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表现雨大; ②运用叠词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 ③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及表达技巧的能力。由“一夕骄阳转作霖”可以看出雨下得及时,由“岸岸深”可以看出雨下得很大。至于是如何表现的,可以从想象、叠词、视触觉结合等角度思考。表达技巧题的答题要点是指出技巧后要分析诗歌如何运用了这种技巧,还要结合意境和情感分析技巧的表达效果。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77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