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介紹「童年的消逝」
書名:童年的消逝
作者:Neil Postman 紐約大學媒介生態學教授
譯者:蕭昭君
出版社:遠流出版社
內容介紹:分析探討童年概念從無到有,到慢慢退化消逝的原因和傳播媒介的關聯性。本書所探討的童年是個社會製品,是一個概念,如同民主自由一樣,而不是一個生物學上的分類。
希臘人熱衷教育,柏拉圖認為道德勇氣是可以被教導出來的,他們蓋了學校,即使是思考和學習能力不強的斯巴達人也蓋了學校,把男孩送到學校運動、遊戲、讀書、寫字,接受教育。羅馬人結合兒童與羞恥的概念,主張成人應該隱藏他們的秘密,不讓兒童知道。相對於之後中古世紀的黑暗時期而言,希臘羅馬對於兒童的概念毋寧是先進的。
羅馬帝國瓦解,進入黑暗時期,傳統文化崩潰,識字人口消失,教育式微,羞恥心跟著匿跡,兒童需要受保護,受教育的概念也消失了。「大眾識字文化」,回復到「專家識字文化」。歐洲回復到人際溝通最自然的型態—口語溝通,用耳朵吸取知識,兒童在口語溝通中與成人接觸一樣的文化,行為模式,不受隔離。而在文盲世界中無需嚴格分辨兒童與成人,因為文盲文化無需訓練,無須受教育才能了解自己的文化。這種情形持續千年之久,直到印刷術的發明。
印刷書籍的格式帶動新的人類思考的方法,藉一句一句的表達呈現強調邏輯、抽象思考、組織順序、清晰與尊重權威的態度,促使成年概念的改變,年輕人必須透過學習,必須受教育,進入印刷品的世界,發展高度抽象思維的能力,才能成為成人。童年的概念因此成為必然。兒童漸漸受到重視,被認為具有不同的特質與需求,需要與成人世界的隔離,接受教育和保護,如成人社會中性關係的秘密、語言上的秘密、金錢、暴力、疾病、死亡的秘密等等,不宜在兒童面前談論。
童年的概念漸漸演進,佛洛伊德和杜威認為童年概念的基本思想架構為:兒童的自我和個性,需經由養育加以維護;他的自制,延後的滿足感和邏輯思考的能力,應加以擴展;他對生命知識的了解,是受制於大人;兒童也被認為擁有自己的發展原則,他的好奇心,喜悅和活力不應受到束縛,以免喪失成熟發展成人的機會。
彷彿一切都朝著高度文明發展:國家訂定法律保護兒童,許多風俗授與兒童優待的地位,父母以溫柔和責任感對待子女、、、然而因著1832年摩斯電報的發明,曾為童年概念催生的符號環境悄悄解體了!電報的傳輸速度遠遠超過人體速度的傳播媒介,資訊的數量像脫韁野馬般的無法控制,接著1850~1950年間一系列的電子發明:相機、電話、唱機、電影、收音機、電視和電腦,人類進入影像世界。
文字是抽象的經驗;圖像是具體的經驗,它展現實物不展現概念。因此魯道夫.安那海姆預言「影像將催眠人類心智能力,並使其萎縮」。看電視不需要任何技能,不必想像,不必構思,不用先學會ABC、拼字、字彙和文法,也可以看圖像,而且不會因電視看得多就比較會看電視。它快速的取代了印刷文字的線性、程序性邏輯,使文明教育的嚴謹性變得無關緊要了。
電視為了滿足觀眾的胃口,不斷創造新奇,並挖掘成人世界中的秘密,兒童被暴露在一個畫面接一個畫面的快速轉動下,其自制能力和延後滿足的能力,也開始退化,他們無法忍受較長時間的思考,沒有耐心等待。
接著探討羞恥心的消逝,電視呈現大量暴力、色情、粗俗、自私、犯罪。這些對兒童不再是神秘的事。常常見到,便習以為常,因此也不覺得羞恥,禮儀不再重視,道德規範的建立更是難上加難。兒童犯罪率的增加,少女未婚懷孕的比例,吸食毒品的情形、、、透露出兒童需要保護隔離的概念已經不再。
再來談到對成人信任感的消失,兒童可輕易取得與大人一樣的資訊,不必再依賴成人當作知識來源。加上他們看見成人世界的暴力、敗壞與混亂,很難對於將來懷抱希望、勇敢或願意接受紀律的要求。更可悲的是影響傳統中親子的關係,如親密、依賴和忠誠。
當電子媒體強勢的主宰人類的生活時,兒童與成人的分界變得模糊,縮水的成人和早熟的兒童現象慢慢合而為一,一個10歲的孩子對候選人在電視上所傳送的訊息,可能比50歲知識淵博的人還更敏銳。當我們在探討兒童概念的消逝時,同時也是成人概念瓦解的時候。
五、心得:
對於童年的概念,我覺得那當是無憂的、快樂的、可以盡情奔跑的;好奇的、新鮮的、對明天充滿期待的。而我的童年在進入小學時就消失了。一個很明顯的分界點在腦海裡就是,我清晰記得入小學前的生活,在山裡奔跑,在小河裡摸蛤;赤足走在一大片的地瓜田裡,灌蟋蟀,抓蚯蚓;夜裡出來網螢火蟲,驚奇地看著正在羽化的蟬;幫忙在深遂的井邊打水,在清澈的小河邊擣衣、、、進入小學後,印象卻是模糊的。只知道背著書包上學,再背著書包回家,然後就是搬了四次家,課餘時畫外銷小玩偶賺錢。我想在培養線性邏輯思考時,我的童年就消失了吧!
母親今年69歲,從小未受過教育,但是他的看法和見解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