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唤醒农村发展内生新动力
52岁的杨定忠住在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的村口,家里的三层小楼房
住着父母、妻子、儿子儿媳、孙子一共9 口人,是一个典型的四世同堂的
大家庭。
“家里的土地都交给合作社了,我自己也在合作社里上班,管农机。”
除此之外,他的妻子也在合作社里上班,儿子则在村里的运输队。
合作社,这个上世纪50年代的“主流组织”,在塘约村为何重回大众
视野呢?
勇创新“七权同确”第一村
2014年6月3日的一夜暴雨,让塘约这个省级二类贫困村雪上加霜。
“穷则思变”,是如今塘约村村委小楼最醒目的四个大字,也是村主任彭
远科在灾难后总结的第一句话。水灾过后的第五天,全村全票通过成立塘
约村合作社,自愿把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给合作社,即土地确权流转。
同年12月,塘约村正式成立“塘约村土地流转中心”。截至目前,全
村共流转土地2860亩,745户2921人加入合作社的大家庭,村民采取入
股、自种的方式,对流转来的土地进行种植利用,以此满足了村民经济发
展的新需求。
同时,塘约村还成立了由村干部、寨老、村民代表等人员组成的评估
小组,根据产量对每亩土地按300元至700元不等分级估价、折算股份,
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土地入股或其他形式的合作协议后,按照
4: 4: 2进行利润分成,即合作社和村民各占40%、村集体占20%。
合作社社员优先到合作社务工,除领取工资增加家庭收入外,合作社
还帮助其解决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资金、技术、销售等困难,推动合作社
从传统的包地种向作为土地经营主体带领农户增收致富的新型市场主体
转变,使村民总收入由“土地收入=流转收入”变成了 “土地收入=股份分
成+工资收入”。
安顺市是这样总结塘约村的变革的:“在这过程中,测量、勘定是村
的行为,称为‘确权’;颁证是政府的行为称‘赋权交易属市场行为,
称为‘易权’。通过这‘三权’促‘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
民变股民。巩固了农村资源集体所有权,维护了农民土地承包权,放活了
土地经营权。”
2014年10月,安顺市农委把塘约定位为全市深化农村改革试点村,
称之“拉开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序幕”。
2016年春,塘约村成为贵州省农村产权“七权同确”第一村。
有哪“七权”?除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还有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林权、
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财产权、小水利工程权。
为了让“七权”工作更精确,村里专门幵发了一套软件管理系统,这
是在GPS、航拍定位等工作的基?A上做的全村“七权”数据,只要点击卫
星地图,塘约的各类资源就会以不同的色块标示出来,蔬菜基地、农户土
地数据都一一包含于此。
村主任彭远科介绍说,为了更精确,村里招标外请专业的公司做测量
用卫星测绘,上级有关部门配合,做林权勘界等,最后由平坝区人民政府 颁证。解决了农村各类产权关系归属不明,面积不准,四至不淸,登记不
全,交易不畅等问题。
农业部最近发布消息,2016年将进一步扩大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
试点至22个。这只是指“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塘约的“七权同确”不
仅是贵州省“第一村”,在全国也是走在前列。
彭远科说,塘约村利用土地融资,让农户享有保底分红,合作社不“闭
门造车”利用自身优势和多所高校及企业合作,引进先进农产品品种和技
术。
众人拾柴火焰高,以前塘约村靠土地吃饭,个人“单打独斗”虽能解
决温饱,却只能在贫困线上来回挣扎,现在的塘约村依旧靠土地吃饭,但
是靠的却是合作社的“大土地”。塘约村合作社的成立,将土地这个无形
资产变作可以看得见的有形资产,利用集体优势,整合为一。
塘约村用了短短两年时间,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成为小康示范村。
树新风《村规民约》“红九条”
“我们的《村规民约》是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是全村人按手印的,就
像以前小岗村一样。”
在塘约村村口的文化墙上,醒目的《村规民约》“红九条”无疑是一
大亮点。依据“禁令”,村民不参加公共事业建设、贷款不守信用、不按
规划乱建房屋、不孝敬父母、不奉养父母、不管教未成年子女等,都会被
拉进黑名单,连带着该户都会被“拉黑”,在三个月A不享受国家任何优
惠政策,村支两委也不为该户村民办理任何相关手续。直到三个月考察合
格后,才能恢复普通村民正常享有的权利。
村主任彭远科算了一笔明白账:“一个人吃一台酒,送礼金200元,
自己回来帮忙5至7天,请工友代班每天200元,自己还要损失每天100
元的工资,办酒期间各种娱乐抽烟、打牌,身上的钱花得寥寥无几,你说
这样能不穷吗?”
“红9条”对滥办洒席的规定,深得人心。村里禁止操办红白事以外
的其他酒席,明确“红喜”八菜一汤无大菜,“白喜”盆盆菜不发包包烟、
不发纪念品,礼金1⑻元。违规办酒的村民,没收全部食材赠送给敬老院
和学校,并列入“黑名单”。
据不完全统计,因滥办酒席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