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件2-(共28张PPT).pptVIP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件2-(共28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农业 的起源;2.从耒耜到曲辕犁;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千耦其耘:商周时期,由于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 方式进行农业生产。;(2) 个体 农耕;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 (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交换少。 (3)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 (4)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主题一:精耕细作在古代中国农业发展中的表现;史料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东犁)的出现。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2012·四川高考,节选改编)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 史料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史料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答案 (1)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2)原因:人多地少;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 主题二: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 1.基本特点 (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2)封闭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除盐铁外,一般不外求。 (3)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2.影响因素 (1)有利因素 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 ②农民自身的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③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2)不利因素 ①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由于自耕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古代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史料 傅筑夫说:“由于地主阶级及其国家的剥削非常残酷,农民不能完全依靠租来的或自有的少量土地来维持生活,而必须经营一些可能经营的家庭副业,用以一方面满足自己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可以把多余的一点产品出卖,来补助生活。……于是这种由小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形态,遂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核心。” ——《传统农业与小农经济述评》;(2014·广东高考,节选改编)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史料二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史料一和史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 答案 (1)特征: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 (2)不同:史料一: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解体; 史料二: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1.(2014·天津高考)《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解析 从材料的含义可知,不管是上古的神农、尧舜,还是后来的殷周,都特别重视农业的发展,这在儒家的经书《诗》与《书》中都有体现。这说明重视农业这一思想古已有之,儒家加以继承与发展。故应选A。 答案 A;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3.(2013·江苏高考)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 、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