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血栓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治疗原则 有症状血栓 应予抗凝或溶栓治疗 若血栓形成与中心/脐静脉置管相关,应拔出导管(有条件者可在抗凝治疗3-5天后拔出) 若血栓形成与外周动脉导管相关,应立即拔出导管 手术治疗极少用于新生儿(血管细、手术耐受差) 抗凝治疗 对于新生儿来说,针对血栓最常用的治疗就是抗凝治疗。 肝素是主要的抗凝治疗药物,肝素或类肝素制剂能够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灭活凝血因子xa,从而阻断凝血过程,有良好的抗凝效果。 抗凝治疗 普通肝素 (1)治疗方案 2008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推荐的新生儿普通肝素用量为:负荷量为75 U/kg,然后以28 U/(kg.h)维持 用药4小时后,需要开始监测APTT,调整肝素剂量维持APTT在60~85 s (国外文献:抗凝治疗4小时后anti-aFX 0.3-0.7IU/ml ) 之后每24小时应监测一次APTT及血小板计数 抗凝治疗 开始抗凝治疗前,需要监测PT、APTT、血小板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建议完善头颅B超(尤其是早产儿)。 治疗过程中,维持血小板大于50*109/L,纤维蛋白原大于1g/L。 最佳治疗疗程尚未明确建立,根据临床情况,可维持6周至3个月不等。 抗凝治疗 (2)优点 费用低 起效快,半衰期短, 抗凝效果容易被鱼精蛋白中和 (3)缺点 出血(停药、鱼精蛋白)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 骨质疏松 抗凝治疗 低分子肝素 (1)治疗方案 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推荐的新生儿低分子肝素用量为:每次1.5mg/kg,Q12h,皮下注射 研究报道足月儿1.7mg /kg,Q12h、早产儿2mg /kg,Q12h,效果更佳(依诺肝素) 国外文献:治疗目标维持anti-aFX 0.3-1 IU/ml。 预防性使用建议剂量为半量使用(维持anti-aFX 0.1-0.3 IU/ml。) 抗凝治疗 (2)优点 用药频次减少 出血及血小板减少风险低 不需对凝血功能频繁监测 (3)缺点 由于缺乏相关的临床实验数据支持,除依诺肝素外,其他低分子肝素不推荐用于新生儿。 抗凝治疗 口服抗凝剂 维生素K拮抗剂 原理:降低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活性(Ⅱ、Ⅶ、Ⅸ、Ⅹ) 新生儿尽量不用 原因:新生儿体内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少 摄入量多变(母乳、配方奶) 用药时需频繁监测凝血功能 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疗程较长,口服治疗可增加依从性 若口服抗凝剂治疗,需特别注意:喂养方式、有无感染、抗感染治疗方案,若为纯母乳喂养,可小剂量补充维生素K或每日摄取少量配方奶 可选药物:华法林、醋硝香豆素 0.2mg/kg.day (INR 2-3) 组织 新生儿血栓 概述 血栓形成 循环血液中有形成分在血管内形成异常血凝块 与血管壁、血小板、凝血和纤溶、血流变学等因素变化有关 概述 新生儿血栓发生率较其他儿童时期高40倍 凝血系统的特点 1.新生儿凝血系统仍未发育完善,各种凝血因子,尤其是Vit 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X和组织因子活性明显下降,血小板反应能力低下; 2.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由于本身凝血机制发育不完善,生后机体的抗凝和纤溶活性均处于被抑制或未被激活状态,凝血系统在极低水平上维持相对平衡,即有出血又有血栓形成的倾向。 病因 危重症疾病 目前已经公认,危重症疾病是造成小儿血栓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在新生儿中,血栓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感染所致的败血症。败血症患儿存在高凝状态,不断消耗凝血因子和血小板造成微血栓形成,导致败血症相关血栓事件的发生。 病因 窒息、母亲患糖尿病、心输出量不足及脱水等亦为血栓事件的高危因素。 新生儿红细胞比容相对较高,生后生理性血容量下降,均可导致新生儿高凝状态,引起血栓事件的发生。 病因 动、静脉置管 新生儿动、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研究报道新生儿血栓事件90%与动静脉置管有关。 病因 NICU患儿中,约15%的足月儿和50%体重 <1000 g的早产儿接受了脐静脉、脐动脉或CVC、 PICC置管。 导管容易损伤血管内皮使血流中的血小板粘附到被暴露的血管内皮下层,引起血栓形成。 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中,导管直径与血管内径相比相对较大,置管后近50%的血管内径被堵塞,血流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