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结合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结合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结合策略的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预设,是指预测与设计,即教师在课前所进行的备课活动, 包括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对重点和难点的分析,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对教学时间安排和课堂互动模式的预设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课后作业安排等。预设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王蔷,2009)。如果教师的备课不考虑教学目标或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就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从这个角度说,课堂教学预设是课前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一般应体现在教案中。预设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预设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预设性的发展,或者说教师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   生成,是指生长和建构。课堂教学生成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课堂的生成通常以学生的思维参与和情感体验为重心,使师生和生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展开真情互动和真心交流,在互动和交流中引发思维碰撞,激活灵感,发现新知,产生顿悟,分享感动,以达成新的理解,生成新的知识,产生新的感悟(王蔷,2009)。生成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唐海川,2009)。   生成的教学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余文森,2006)。它往往能使教学达到未预设的高度和深度。   “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如果所有的成果都能预料,教学也就不成为一门艺术了。”—布鲁姆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体,缺一不可。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是互补的。从实践层面看,生成往往是基于预设,以预设为基础,是对预设的丰富、拓展或调节、重建。成功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体。如果说高质量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那么动态生成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是预设与生成也有对立的一面,两者体现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不一样,追求的教学目标不一样:预设重视的是显性的、结果性的目标,生成则关注隐性的、过程性的、个性化的目标。预设过度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生成的资源也未必都是有效资源。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科学地把预设与生成结合起来。   二、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一)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预设与生成的理论基础来自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提出了情境性教学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活动或实践。这些接近生活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的内容或技能,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总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在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教师只是意义建构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是由“学生”、“教师”、“任务”和“环境”构成学习的中介因素和外围环境。   2、语言习得理论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ick Allwright(1977):如果语言教师能组织一些活动来吸引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语言的意义上使用所学的外语,通过交流来解决问题,那么语言学习就会自然发生。(转引自Karashen, S.D. 198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麦克.朗互动理论:   预设任务可以提供给学习者综合平衡的两个系统,即一方面注意语言意义,另一方面注意语言形式的机会。而这两者正是人们掌握语言所需的条件。(转引自Ellis, R. 2003. Task-b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