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课稿.doc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课稿.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课稿 随州市曾都区一中 邹良敏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荒漠化的防治》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在第一章基础上,以典型区域为案例,进一步探讨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本节课主要以西北地区为案例,第一课时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了荒漠化的形成,第二课时进一步探讨西北地区治理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成功经验。本节课探讨荒漠化形成的原因,蕴含着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的人文地理思想。 2、教学目标 课标的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荒漠化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通过课标解读及教材分析,我确立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表现。 (2)、掌握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人文原因。 能力目标:(1)教会学生图文结合,提高读图能力。 (2)以西北地区为案例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教学重难点确定 依据对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分析,确定本节的重难点为: 重点: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 难点:1、教会学生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二、说教法 创设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演示法、总结提升法 三、说学法 学情分析:学生对西北地理环境有一定了解。但是对区域特征分析及区域环境问题分析方法,知之甚少。 学习过程中采用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读、思、议,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引出要探究的问题: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是如何形成的? 【探究新知】 一、理解荒漠化的概念: 利用多媒体展示荒漠化图片,结合材料,采用图文结合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荒漠化的概念及基本过程。 (过渡)展示荒漠化的地区分布图 (引出以我国西北地区为案例来探究荒漠化) 二、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展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结合教材,由各小组讨论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完成学案 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出:干旱是荒漠化的潜在因素。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小结](通过本案例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归纳) 产生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产生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一般规律) ※基本条件——干旱 ※物质基础——地表物质松散 ※动力因素——大风吹扬 三 、 人为原因 展示荒漠化进程中,人类活动的主要表现,给学生以视觉冲击。此内容接近生活,易理解,引导自主探究为主来突破重点,让学生通过网络、信息、资料等搜集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引起的荒漠化所产生的原因、危害、典型分布地区 由第一组探究过度放牧,第二组探究过度樵采,第三组探究过度农垦,第四组探究水资源利用不当 然后由1至4组同学,上台展示探究成果:最后由第5组同学,结合1至4组同学探究成果,在黑板上绘制西北地区荒漠化原因扇状比例图 由学生自主探究归纳:荒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为原因! 【课堂小结】 本节课以西北地区为例,重点探究了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学会了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 →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课后作业】据本节所学知识,安排学生课后探讨分析西南地区石质荒漠化形成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迁移运用的能力) 【板书设计】: 【设计理念】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本节课的教学采用了“学案+小组”的导学模式,体现了教师是引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并对课程资源进行了整合,达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目的。

文档评论(0)

yx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