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 什么是心理健康 健康的概念和内涵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内涵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相对性 常见的对心理健康的误解 健康概念的发展 健康新概念的内涵 健康新概念的内涵 健康新概念的内涵 健康新概念的内涵 延伸阅读 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探讨和解决有关保持或促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这一学科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并首先受到预防医学界的重视。它是在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的形势下出现的。美国从节约医疗保健经费开支与降低发病率的目的出发,率先开始了对健康心理学的研究。    1976年,美国心理学会讨论了心理学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作用,除了强调心理学在心理卫生中的作用外,还指出心理学应当研究有损人类健康或导致疾患的心理与社会行为因素,探讨预防和矫正不良行为以及帮助人们学会应付心理社会的紧张刺激。随后,成立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组成的健康研究小组,并在此基础上,于1978年8月正式成立了健康心理学分支,成为美国心理学会的第38分支,并创办了《健康心理学》和《行为医学杂志》。Joseph Matarazzo(1982)是该分会的第一任会长,他提出了健康心理学的4项目标:第一,保持并促进健康水平;第二,预防并治疗疾病;第三,鉴别病因以及健康与疾病和相关功能障碍之间的相互关联;第四,分析并改善医疗保障体系和健康政策。 精神分析学派 人本主义学派 认知心理学流派 行为主义学派 精神病理学 精神分析学派——强调人格健康    人本主义学派的心理健康观——强调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学派的心理健康观——强调自我实现    认知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健康观——强调认知合理    认知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健康观——强调认知合理    行为主义流派的心理健康观—行为健康    行为主义流派的心理健康观—行为健康    行为主义流派的心理健康观—行为健康    精神病理学的心理健康观    精神病理学的心理健康观    精神病理学的心理健康观  躯体是否健康,我们可以通过医生的检查,得到比较确切的答案,但是心理是否健康,我们不能得出直接的、明确的结论。目前由于各个学者在定义心理健康时的侧重点不同,也因为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限,不像人的躯体健康与不健康那样有明显的生理指标容易测量。因此,心理健康的标准也就种类繁多,说法不一。不过,心理健康的标准虽然很多,但各个标准之间有一些共通之处,下面我们归纳出心理健康标准的5个维度,并以此作为本书的心理健康标准。 认知健康 情绪健康 人格健康 真实世界中的生存能力健全 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 认知健康 情绪健康 情绪健康 人格健康 真实世界中的生存能力健全 真实世界中的生存能力健全 真实世界中的生存能力健全 真实世界中的生存能力健全 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 相关阅读 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可分为不同的等级; 心理健康状态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着的; 心理健康是一个社会文化的、发展的概念。 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可分为不同的等级 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可分为不同的等级 心理健康状态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着的 心理健康状态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着的 心理健康是一个社会文化的、发展的概念 心理健康的标准 社会适应能力:是人的一种综合心理特性,是个体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对于人们面对社会情境时的应对能力有很大影响。适应能力强的人,在遇到紧急、恐惧、危险的时候,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具有走出困境的力量。适应能力弱的人,遇到特殊情况时,容易紧张、慌乱,常发挥失常。 热爱生活则是我们对于生活的态度,热爱生活的人对未来抱有希望,并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心理健康的标准 定义:心理调适能力主要是包括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赵强,2009)。从心理学角度讲,心理调适能力是人们自觉主动地应用心理学原理,通过疏导、支持、解释、启发、教育等手段,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减轻或消除不良情绪症状,改善认知水平,消除不良行为,提高社会功能和社会适应力,并促进人格成熟,恢复心理健康的过程。 具体表现:心理调适能力良好的人,能够做到自觉、能动、有选择地改造和利用环境,使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即使遇到不快也能很快摆脱。而缺乏心理调适能力的人,要么沉浸于过去的生活难以自拔,要么担心未来生活会遭遇不测,整天优心忡忡,寝食难安,从而破坏了心态平衡,失去了健康。 心理健康的标准 樊富珉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有以下特点(樊富珉,2006): ①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②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③能

文档评论(0)

dajia1q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