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史-笔记.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笔记 树上的柯希莫 2011-03-16 23:33:21 序论 一、 美学研究的对象; 美学由文艺批评, 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附庸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鲍姆嘉通( 1750)“ Aasthetik ”与逻辑相对立的具体的感性思维或形象思维。 黑格尔“ Kallistik” 1、 西方美学思想一直在侧重文艺理论, 根据文艺创作实践做出结论, 又转过来指导创作实践。 2、 认识论,哲学的一个附属部门: 十七世纪以后欧洲大陆笛卡尔派理性主义与英国培根、 洛克等人的经验主义之间的基本分歧以及德国古典哲学对这种分歧所作的调和妥协——近代西方美学史的发展线索 3、 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 英国经验主义盛行以后,心理学成为支柱(休谟、柏克、鲍姆嘉通、维科、费肖尔和立普斯的“移情说” 、“变态心理学”弗洛伊德、融恩、爱德勒) ; 生物学(实证主义学派丹纳 Race\Milieu\Moment ——近代法国现实主义文艺以及继起的自 然主义文艺的理论基础;费尔巴哈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人类学原则 Anthropological Principle”的萌芽)。 4、 十九世纪下半期帝国主义时期以来的危机、工人运动 二、 研究美学史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它的艰巨性和光明前途迷惑之一:经济是唯一决定因素? 《马恩 ~序言》“内容”指重点所在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形式”指经济基础如何透过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而发挥作用,即这三大因素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纲。 否定经济决定论。经济基础、政治法律的上层建筑以及相应的思想体系的关系纲或“合力”来推动历史发展。 迷惑之二:历史前过的动力? 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迷惑之三:“思想材料有相对独立的发展”? 第一部分 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 第一章 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 一 希腊文化的概况 希腊美学思想发源于公元前六世纪,极盛于公元前五世纪和四世纪。 公元前五世纪前后(黄金时代,伯里克里斯时代) ,希腊文化由传统思想统治转变到自由批判,由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 二 毕达格拉斯学派 盛行于公元前六世纪。多为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 万物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治着宇宙中的一切现象。——客观唯心主义的萌芽。 美就是和谐。(波里克勒物《论法规》 )——文艺思想中“寓整齐于变化”原则的最早萌芽。 “诸天音乐”和“宇宙和谐”的概念。 艺术对人的影响: “小宇宙”类似“大宇宙”——同声相应所以欣然契合,人才能爱美和欣 赏艺术;内在和谐与外在和谐, 音乐风格的刚柔——改变人的性情和性格, 产生教育的作用。 三 赫拉克利特 公元前 530-公元前 470 左右,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观点 《论自然》 最基本的原素:火,世界的物质基础和转变发展的辩证过程。 对立的斗争,美不是绝对永恒的东西,美的标准相对性。 四 德谟克利特 公元前 460-公元前 370 左右,古代唯物思想,原子论的创始人。 “音乐是最年轻的艺术” ,因为“音乐并不产生于需要, 而是产生于正在发展的奢侈 (余力)”: 1、 开始从社会发展看艺术的起源; 2、 近代席勒和斯宾塞的“余力说”的萌芽。 唯物主义的原子论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的认识论。 五 苏格拉底 公元前 469-公元前 399 从社会科学的观点看美学问题。 美的相对性:美——效用——用者的立场,美不能说是完全的事物本身,与人无关。 艺术的理想化 六 结束语 美学的主要问题大体明确了:那就是文艺的现实基础和文艺的社会功用。 第二章 柏拉图 公元前 427——公元前 347 一 文艺对现实世界的关系 《理想国》卷十:理性世界、感性世界、艺术世界,理性世界是感性世界的根据,超感性世界而独立。 《会饮》篇第俄提玛的启示:美感教育(哲学教育) ,人的认识以客观现实世界中个别感性 事物为基础, 从许多个别感性事物中找出共同的概念, 从局部事物的概念上升到全体事物的总的概念。 “凝神观照” :“美”与“真”同义,所以它就是哲学。 1、“凝神观照”是审美活动的极境, 美到了最高境界只是认识的对象而不是实践的对象,它也不产生于实践活动。 (美不能沾染感性形象) 2、用哲学代替艺术——黑格尔,在辩证发展的顶端,让哲学吞并了艺术。 二 文艺对社会的功用 人的性格的三个等级: 哲学家的理智、 战士的意志、 农工商的情欲。 人的性格要达到 “正义”, 意志和情欲都要受到理性的统治。 “感伤癖”和“哀怜癖” 政治标准——卢梭和托尔斯泰 三 艺术创作的原动力问题,即灵感问题 灵感的解释: 1、《伊安》神灵凭附到诗人或艺术家身上,使他处在迷狂状态,把灵感输送给他,暗中操纵着他去创作。 2、《斐德若》 不朽的灵魂从前生带来的回忆(灵魂轮回说)——灵魂见到真美的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