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PAGE
10 -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
1.据《中国史纲》记载,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战国中期后,诸侯称王,人主的尊号只好为帝,原为光大之义的“皇”字称天神。到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他自称为“始皇帝”。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反映了 ( )
A.借助于天加强统治
B.人主权力不断加强
C.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
D.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
【解析】选A。由材料内容可知,处于春秋战国乃至秦朝时期的统治者用对神的称呼的词语来作为自己的称呼,这是借助于天来加强统治的一种体现,故A正确。
2.《晚清七十年》载:“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这次转型 ( )
A.摧毁了宗法观念 B.发展了分封制度
C.确立了专制政体 D.创立了科举制度
【解析】选C。宗法观念至今还存在,故A错误;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故B错误;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质是一种专制政体,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转型,故C正确;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度,故D错误。
【拓展延伸】皇帝制度的影响
(1)积极方面:在特定时期,皇帝制度在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统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反抗外来侵略等方面,起过积极作用。
(2)消极方面:皇帝是国家政治事务的唯一的最高决策者,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皇帝个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政局是否稳定;皇帝制度是政治动荡、统治腐败和社会动乱的根源。
3.史载:“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由此可见,御史大夫行使 ( )
A.立法权 B.财政权
C.军事权 D.监察权
【解析】选D。从材料“典正法度,以职相参……上下相监临”,可知御史大夫行使的是监察权,D符合题意。
4.(2016·湖北百校联考)西周频繁举行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熟悉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这就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春秋时,“相礼”演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这反映出 ( )
A.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
B.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
C.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
D.丞相自出现就可能拥有较高权力
【解析】选D。由材料信息“春秋时,‘相礼’演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故A错误;“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而丞相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办理政事,是“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故B错误;C在材料中无从反映,错误;“相礼”在春秋时演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成为“丞相”的雏形,故D正确。
5.“宰相”两字的古文注解揭示了中国古代从“王国”转换成“帝国”后所形成的相权的本质。“宰”有控制、掌握之意,原为“罪人在屋下执事者”,后引申为宰制的意思。“目接物曰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相权的本质是 ( )
A.统率百官以及协调政务
B.是皇权的分权制约力量
C.由皇权决定并为其服务
D.拥有较为独立的施政权
【解析】选C。统率百官以及协调政务是宰相的职责,无法反映其本质,故A错误;相权是皇权的分权制约力量,与材料信息无关,故B错误;从“宰”有控制、掌握之意,原为“罪人在屋下执事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可知,相权由皇权决定并为其服务,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宰相拥有较为独立的施政权,故D错误。
6.秦朝“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的制度设计是 ( )
A.三公九卿制 B.推行郡县制
C.土地私有制 D.统一了货币
【解析】选B。三公九卿制是秦朝中央官制,与传统领主特权无关,故A错误;据材料“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可知推行郡县制打破了原有的分封制,故B正确;土地私有制是土地所有制,统一货币是经济方面的措施,两项均与传统领主制无关,故C、D错误。
7.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材料表明其主张是 ( )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
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
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解析】选D。依据材料“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可知作者强调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天下才能大治,故D正确。
【拓展延伸】从分封制到郡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