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斑岩铜矿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林元鑫 1、思路:先总结我对斑岩铜矿的一些认识(与老师给的文献无关)——按老师给的文献的思路展开——结论、提出问题并给以适当解答 2、因为有些是我自己的推论,因此不对的地方请老师和各位同学批评指正。 3、我会带着大家以岩浆—热液的思维来解读斑岩矿床。 一、定义 斑岩Cu(-Mo-Au)矿床简称为斑岩铜矿床,产于斑岩体内部及其内外接触带的细脉浸染型矿床,具有品位低规模大的特点。斑岩型铜矿是最早,也是最主要的斑岩型矿床,其资源量占全世界铜的50%以上。(这是最普遍的定义) 二、特点 1、形成环境: 斑岩铜矿的形成环境主要以活动大陆边缘为主的陆缘弧(如:太平洋东岸的安第斯陆缘弧); 其次为岛弧(如:太平洋西安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岛弧带); 还有大陆碰撞造山带(如:青藏高原的玉龙成矿带和冈底斯成矿带)。 二、特点 2、形成年代:有重要意义的矿床均产于显生宙,特别是中生代(中国)和新生代(安第斯),其次为晚古生代;(年代老,易被剥蚀) 二、特点 3、岩浆岩: 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为钙碱性花岗岩类(中酸性),如花岗闪长岩(紫金山)、二长花岗岩、斜长花岗岩(土屋-延东)等,有些与成分相当的火山岩共生; 岩体多为小型岩体(小岩体成大矿,大岩体反而不成矿),形态多为岩株状,岩石常具斑状结构; 岩体内常具有角砾岩带,有的矿化角砾岩筒是主要的开采对象;(流体演化后期,压力释放,发生爆破) 二、特点 4、围岩蚀变:普遍具有强烈的围岩蚀变,典型的有从内向外的钾长石化→石英绢云母化→泥化→青磐岩化。 蚀变跨越岩浆晚期和热液期。 高温(>400℃)高盐度岩浆流体与斑岩发生水岩反应形成钾化;随后温度和盐度降低,并加入大气水,形成绢云母化;而泥化在某些斑岩矿床并不发育,(也可能是剥蚀掉了)是乎泥化不属于斑岩系统,而是指示浅成低温热液系统的发育,因为泥化是浅成低温热液热液矿床的典型产物,而且许多斑岩铜矿都叠加有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菲律宾Lepanto-FSE) 当与碳酸盐围岩或含钙、镁较高的火山岩发生反应时,则形成矽卡岩。因此斑岩型和矽卡岩型矿床也可共生。 蚀变分带特征 钾化—绢云母化—泥化—青磐石化 1、岩浆—热液 2、早—晚 3、岩体内部—岩体边部—岩体外部 4、高温蚀变—中温蚀变—低温蚀变 二、特点 5、矿化:石英绢云母化带是最主要的矿化带(岩浆向热液过渡,成矿元素主要在热液阶段发生沉淀);但矿化强烈时所有的蚀变带都有矿化(安第斯斑岩铜矿带) 6、矿石构造:矿石具有典型的细脉浸染状或细网脉状构造; 二、特点 7、次生富集:在气候(炎热多雨)和地形(隆升剥蚀)条件适合的地区,原生低品位矿石有可能经氧化和次生富集提高矿床的经济价值。如安第斯地区的铜矿普遍发生次生富集,形成辉铜矿和铜蓝;(但在中国,次生富集不发育,明显的先天不足) 二、特点 8、品位低、规模大、矿化均匀、埋藏浅、易选、易开采,适合于大规模的露采。 9、大范围的岩浆-热液区域,除了斑岩铜矿,还可能形成其它类型的矿床,如矽卡岩矿床,高硫型矿床,低硫型矿床。(紫金山矿田、西藏玉龙、菲律宾Lepanto—FSE等) 三、对比世界与中国主要斑岩铜矿成矿带和矿床规模(略) 中国斑岩铜矿集中分布于三大成矿域: 1、北部的古亚洲成矿域,成矿区为燕山期,如黑龙江多宝山铜矿; 2、东部的滨太平洋成矿域,成矿区为海西期和燕山期,如德兴典型的超大型斑岩铜矿; 3、西南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 ,如西藏玉龙超大型铜矿(其实是矽卡岩矿床、热液脉型矿床、斑岩矿床“三位一体”)。 (其实三大成矿域已经几乎把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瓜分掉了) 四、斑岩铜矿最新研究进展 1、斑岩铜矿形成的构造环境 : (1)大地构造背景决定能否成矿; (2)主要形成于构造一岩浆旋回的晚期阶段; (3)弧环境下的快速隆升是形成超大型斑岩铜矿的前兆; (4)不同类型的板块俯冲,影响不同的矿床类型; (5)中国大陆内部斑岩铜矿产出的背景与大洋板块俯冲无关,其产出至少有4类环境:晚碰撞走滑环境、后碰撞伸展环境、后造山伸展环境和非造山崩塌环境; (6)无论是岩浆弧环境还是大陆环境,斑岩Cu-Mo-Au系统的发育均有3个关键的过程,即①岩浆起源的深部过程(源);②岩浆浅成侵位的输导系统(运);③流体排放-金属淀积的伸展环境(储); (7)形成大型的斑岩铜矿,至少需要6个基本条件:①有上地幔来源的高温岩浆热液的大量供给;②有区域性铜的萃取来源;③有上地壳的部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始资源社会资本与创业行动速度-南开管理评论.DOC
- 初试-中国计量大学研究生院.DOC
- 初一年级田径短跑课教案教学内容.PPT
- 初渣在钢液1620C开始脱硫操作.PPT
- 初中化学重点复习系列7——酸碱盐学习中的12345.DOC
- 初中几何入门中几何语言转换的教学探析.DOC
- 初中科学-朱玲珍.DOC
- 初中生物学八上复习课件-东辰初中.PPT
-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细化及教学建议-厦门教育科学研究院.PPT
- 初中物理试验.PPT
- 小学科学:ESP8266智能插座电路原理与动手实践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开放浪潮下我国多层次监管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中人工智能应用的数据质量分析与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科技监管中的数据治理与合规性要求》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多材料制造与复合材料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绿色金融发展中的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植物工厂多层立体栽培光环境调控技术对植物生长发育节律的调控机制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销售团队年度业绩总结.docx
- 银行风险管理与金融危机防范.docx
- 银行网络攻击预警与快速响应机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