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火车站供水井设计方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0 1、工程概况 阜六铁路冯井子、霍邱站设计位置分别在DK52+600右侧和DK98+700左侧。为解决车站日常用水问题,拟采用抽取地下水方案,要求出水量30-50m3/h,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在初勘阶段,我们收集了工点附近的 2、地形地貌 冯井子、霍邱站地处江淮波状平原北部,微地貌属江淮波状平原一级地貌单元的淮河二级阶地区,地形稍有起伏,地面标高在34~49m,区内没有较大的河流,仅有零星小型水库(塘),地表水严重贫乏。 3、地层及水文地质特征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结合本区的具体情况,将其划分为:第四系孔隙含(隔)水岩组和古风化带裂隙含水岩组二个基本类型。 (1)第四系孔隙含(隔)水岩组 岩性自上而下分为: 1)、上更新统黏性土隔水层(Q3al): 以棕黄—黄褐色为主,有时夹有青灰色,以粉质黏土为主,向下黏土含量增高,变为黏土。普遍含有少量的铁锰质结核(薄膜)及钙质结核或集块。并含少量的石英、长石颗粒,含量不均,与下部粉土(砂)层接触部位含量增高,顶部0.5m为种植土。层厚在冯井子站较大(68~91m),霍邱站较小(25~30m),分布甚广,透水性差,对空降水及地表水的下渗起着阻隔作用。 2)、中下更新统含水层(Q1-2al): 仅分布于冯井子站一带。为1~4层粉土(砂)与黏土互层,总厚度27~131m。黏土多为青灰色,有时夹有棕黄色,有时含钙质,单层厚度2~87m,局部为粉质黏土;粉土、砂多呈灰绿色,结构较松散,黏粒含量不均,多为粉土。砂的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有时含少量的云母。第一层砂厚度大,分布广,顶板标高为(-32)~(-50)m,底板标高为(-64)~(-83)m,中间多有1~2层黏土(或粉质黏土)夹层,单层厚度为2~11m,是主要的含水层。 3)、中下更新统下部黏性土隔水层(Q1-2al): 仅分布于冯井子站一带。主要为含砾黏土及砾石层。为绿灰—黄绿色,有时夹有棕红色,局部变为粉质黏土,底部含有砾石。层厚不稳定,透水性差,对砂层孔隙水与基岩裂隙水的水力联系,起一定的阻隔作用。 (2)古风化带裂隙含水岩组 从现有资料分析,第四系在沉积之前,白垩系砂岩、新太古界变质岩系,曾长期裸露地表,遭受风化剥蚀等作用,形成一似层状的古风化壳,其深度为28~233m,厚度15~47m,平均厚度为30m。岩石风化程度受岩性等因素影响,随深度增加而减弱,在上部全、强风化带中(厚度3~45m),大部分硅酸盐矿物已全部变为次生矿物,原岩褪色,岩芯一般呈土状、块状,手搓即碎。弱风化带中风化裂隙发育,构造裂隙因风化作用而扩张,矿物不同程度地风化蚀变,岩心以块-短柱状为主。本层岩石含有较弱的裂隙水。 4、方案选择 根据区域资料,本区属于贫水地区,找水成井困难较大。根据工点附近类似工程经验,提出如下两种方案,供选择。 方案一:机井供水方案 设计井深180m,钻孔成井见设计图。取水目的层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古风化带裂隙水。含水层深度为50m~60m和155m~180m,总厚度分别为10m和25m,含水层为砾砂层和风化层。该方案优点是施工方案单一,施工简便,工期短,费用适中,出水量稳定性高。缺点是井位需根据物探报告选取,物探报告准确性是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设计说明: (l)、图中尺寸均以米计; (2)、上部松散层,开孔口径为φ400mm,下部基岩采用φ290mm钻进至155m,换φ2lOmm继续钻进至180m终孔; (3)、钻孔采用清水钻进,如上部松散层钻进必须用泥浆时,可采用低固相水压泥浆钻进,冲洗介质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的《供水井管技术规范》(GB50296)的有关规定; (4)、认真做好钻探班报表记录,进行简易水文观测; (5)、准确记录各含水层深度、厚度、漏水、涌水、坍塌、掉块位置,并进行编录; (6)、钻孔钻进达到孔深后,应丈量钻杆,校正孔深; (7)、成井前应进行洗孔,直到反清水为止,经抽水试验验证,满足水量要求后方可成井,成井方法采用一次性成井,根据含水部位及厚度确定滤水管配置,滤水管用60—80目锦纶网包裹,铁丝缠牢,井管下置采用电焊连接,坚实牢固。应保持井管垂直,井管下完后,采用动水填砾,砾石为圆砂砾,直径为5mm左右,砾料填完后,上部位用黏土球回填密实进行封孔,防止上部污水渗入井内; (8)、成井结束后进行洗井,洗井方法送清水冲洗,活塞逐段提拉,达到水清砂净效果。在施工成井各过程中严格按《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进行操作; (9)、钻井在施工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安全生产; (10)、具体钻井深度以提供的物探报告为依据。 静止水位埋深5.60m,动水位30.00m,降深24.40m,流量50m3/d,单位涌水量第四系孔隙含水岩组0.13L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