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客车防超载智能语音提示系统设计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燕山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系级教学单位:仪器科学与工程系
学
号
学生
姓名
专 业
班 级
题
目
题目名称
客车防超载智能语音提示系统设计
题目性质
1.理工类:工程设计 (√ );工程技术实验研究型( );
理论研究型( );计算机软件型( );综合型( )
2.管理类( );3.外语类( );4.艺术类( )
题目类型
1.毕业设计(√ ) 2.论文( )
题目来源
科研课题( ) 生产实际( )自选题目( √ )
主
要
内
容
1.计数模块设计
2.语音提示模块设计
3.显示模块设计
4.软件设计
基
本
要
求
1.按电气工程学院本科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不少于2万字),A0图纸。
2.说明书及插图一律打印,要求条理清晰、文笔流畅、图形及文字符号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3.按学院指定的地点进行设计,严格按照进度计划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参
考
资
料
1.参考书:传感器 传感器电路 GSM模块 单片机 微机原理及其应用
2.相关论文、期刊论文
周 次
第 1 ~ 4周
第5 ~ 8周
第 9~11周
第12~15周
第16~17周
应
完
成
的
内
容
查阅理解资料
了解工作原理
确定设计主要内容
系统整体设计
完成各模块硬件设计
软件设计,撰写论文初稿
画图,撰写论文准备答辩
指导教师:王娜
职称: 讲师 2014年6月 27日
系级教学单位审批:
年 月 日
摘要
PAGE \* MERGEFORMAT
PAGE \* MERGEFORMAT I
PAGE \* MERGEFORMAT
PAGE \* MERGEFORMAT I
摘要
一直以来,公共交通系统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然而,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使得城市公交系统变得越来越繁忙。由此产生的超载现象也成为一大安全隐患。本文正是以传感器及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一种客车防超载智能语音提示系统。
本文对国内外相关防超载技术进行了整体性的介绍,并通过比较分析了不同的其技术之间的优劣。然后综合考虑各项因素,选出适合的方法及传感器来做硬件模型,即使用红外线反射式传感器来做模型。
设计先对系统要求的功能进行了整体设计,然后对各个功能的实现进行了详尽的阐释,并选择相应的元器件建立客车防超载语音提示系统的硬件模型。其中单片机采用的型号为STM8S105,显示部分采用TM1638模块,语音实体部分采用ISD1820语音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成功地实现本次课题设计的要求。
最后根据实用性结合创新性,设计了GSM联网报警模块。可模拟将客车超载的情况实时上报交通管理系统。
关键词 红外线传感器;单片机;防超载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PAGE IV
PAGE II
Abstract
All along, the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lives. Howev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making urban transit systems become more and more busy. The resulting overload phenomenon has become a major security risk. This article designs a intelligent voice prompt system for bus anti-overloading, based on the sensor and microcontroller core.
In this paper, domestic and foreign anti-overloading holistic techniques were introduced,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technologies. Considering all the factors and then elect appropriate method and 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