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学校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

流动儿童学校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流动儿童学校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以贵阳市云岩区黔灵镇为例 ??? 一、引言 ??? 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最深刻的事件之一。人口流动越来越平凡是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最直接的体现。尽管从农村走向城市依然受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等的阻碍,但是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人口流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 我国人口流动迅速增加的势头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最初的不足200万流动人口到1985年的2000多万,1988年的5000万,1993年的6000万,1995年的8000万,2000年的1.3亿。与此同时,人口迁移的家庭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即有越来越多的儿童被动的流入城市。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流动儿童达到1981万余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37%。。由于受到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无法公平地享受到城市里的教育资源,只能徘徊在失学(隐性失学)的边缘。2006年3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统计数据。我国流动人口约1亿5千万,与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流动儿童,作为中国公民的一个组成部分,却因为现行各种不合理制度的限制,无法公平的享有这一权利和义务,这不仅有悖于宪法的相关精神,而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相矛盾的。 ??? 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儿童中心共同立项、财政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的调查,在北京、深圳、武汉、成都等9个大城市,访问了12000多名流动儿童的监护人和7800多名儿童。在调查中,3到6周岁流动儿童入托比例为60.7%,低于城市户籍儿童入学率;6周岁儿童中有46.9%没有接受入学教育;且超龄现象也比较严重,有近20%的9周岁的儿童还只上小学一、二年级,13周岁和14周岁还在小学就读的占相应年龄流动少年的30%和10%。 ??? 中国流动人口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从最初的“离土不离乡”到大规模的“民工潮”,其中一部分在流入地沉淀了下来,成为当地的常住人口,与当地人一样工作、纳税和生活,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城市户口(导致他们在就业、保障等方面与当地人的差异);他们中的另一部分由于各种原因(如希望孩子在身边,家里没人照顾,希望孩子接受城里的教育等),由于他们中大多是青壮年,他们的子女正处于就学年龄,他们希望孩子在身边,同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城里的教育,这样就产生了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流动儿童的受教育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家庭的经济能力,昂贵的学费,繁烦的入学手续和程序等)的限制,他们中的大多数选择了收费比较低廉的流动儿童学校。 ??? 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分割更为明显,在大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农民工问题也日益凸显。据资料显示,贵阳市有10余万的农民工子女,并且仍将以每年8000至10000的数量递增。如何确保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十分重大的现实问题。本课题拟采用理论研究和实际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在总结近年来其他学者对流动儿童教育和流动儿童学校所做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分析流动儿童学校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探讨改善流动儿童学校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设性对策。 ??? 二、理论分析 ??? (一)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 针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国内最早对其研究的当属记者李建平于1995年1月21日在《中国教育报》刊登的“流动的孩子哪上学——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探讨”(张斌贤,2001)。根据蔡霞教授的研究,从学术的角度探讨流动儿童子女教育问题始于1998年。其认为目前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区域总体状况的调查报告。如李雅儒等关于北京市流动人口及其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马斌、郁建之关于江苏省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现状的分析对策建议,吕绍青、张守礼的《流动儿童教育:逐步进入视野的研究课题》等;(2)对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的全局性探讨。研究成果主要有明庆华、刘亚玲的《浅谈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张铁道、赵学勤的《建立适应社会人口流动的内性教育城市化进程中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汪明的《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与对策》,陈玉云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综述》;(3)对流动儿童学校的状况调查。这方面较有影响的有韩嘉玲的《关于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以北京市为例》,侯靖方、方展画、林莉的《杭州市民工子弟学校调查报告》;(4)对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政策的理论分析。以史柏年的《城市流动儿童少年就学问题政策分析》,朱晓斌的《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idamei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