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建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1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建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资料

GB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1994 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公告 第24号 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由国家机械工业 局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进行了局部修订,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00 年10月1日起施行,原规范中相应 的条文同时废止。现予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0年8月24日 局部修订条文说明: 修订内容为第三章第3.3.4条;第六章全部条文(本文本第 六章已是修订后的新条文)。 第3.3.4条 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防 直击雷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接地共用同一 接地装置,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 间在地中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但不应小于2m: Se2≥0.3kcRi (3.3.4) 式中Se2──地中距离(m); kc──分流系数,其值按附录五确定。 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 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说明] 增加“信息系统”,因为信息系统防雷击电磁脉冲时 接地必须连接在一起才能起到保护效果,而且应采用共用接地系统。 将分流系数kc选值的规定移至附录五。 第一章 总 则 第1.0.1条 为使建筑物 (含构筑物,下同) 防雷设计因地制宜 地采取防雷措施,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文物、 财产损失,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收系统、油罐、化工 户外装置的防雷设计。 第1.0.3条 建筑物防雷设计, 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 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的基 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 第1.0.4条 建筑物防雷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 尚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第2.0.1条 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 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第2.0.2条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一、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 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 伤亡者。 二、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三、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 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第三章 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3.1.1条 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 的措施。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本规范第2.0.3条四、五、六款所规定的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尚应采取防雷电感应的措施。 第3.1.2条 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在防雷装置与其它设施 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应采取等电位连接。 第二节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第3.2.1条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 应符合下列 要求: 一、应装设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网),使被保护的建筑 物及风帽、放散管等突出屋面的物体均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 架空避雷网的网格尺寸不应大于5m×5m或6m×4m。 二、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 管等的管口外的以下空间应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当有管帽时 应按表3.2.1确定;当无管帽时,应为管口上方半径5m的半球体。 接闪器与雷闪的接触点应设在上述空间之外。 三、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 管等,当其排放物达不到爆炸浓度、长期点火燃烧、一排放就点火 燃烧时,及发生事故时排放物才达到爆炸浓度的通风管、安全阀, 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可仅保护到管帽,无管帽时可仅保护到管口。 第三节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第3.3.1条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宜采用装设 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 雷网(带)应按本规范附录二的规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 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 12m×8m的网格。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相互连接。 第3.3.2条 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烟囱等物体,应按下

文档评论(0)

kell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