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药敏试验;北京胸科医院NTM占所有分离株的2.49%;Wang H.Chin Med J 2010;123(2):184-187
李昕洁.中国防痨杂志.2010;32(12:811;荷兰:2000-2006年;常见NTM的临床相关性(毒力)、治疗效果及药敏试验的可靠性;梅建.上海.关注饮用水中NTM污染问题;慢生长分枝杆菌(Rapid growing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RGM)
快生长分枝杆菌(Slowly growing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SGM)
在营养丰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培养,7天内肉眼可见单个菌落者为快生长菌(RGM),大于7天者则为慢生长菌(SGM)。;治疗药物选择:
RGM: 依靠体外DST选择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环丙沙星或莫西沙星,肽能、多西环素、替加环素、头孢西汀、磺胺、利奈唑胺等。
SGM: 对于多数SGM, 治疗方案一般包括为RIF+EMB+大环内酯类,疗程18-24个月;对于严重病例,可以在治疗开始的3-6个月增加丁胺卡那或链霉素。;慢生长;不同种NTM肺病的治愈率差异较大:
;体外DST结果与患者临床疗效不一致;可能原因;目前NTM体外药敏试验常用的方法;4、微孔板稀释法
使用最为广泛
适用于RGM和SGM
与固体培养基法相比,获得的MICs值较低
细菌生长状态对MICs值影响很大
5、E-Test(连续药物梯度试纸条)
结合了扩散法和稀释法各自的优点
适用于RGM和SGM
有报道认为对RGM其可重复性差
6、分枝菌酸快速分析法
基于MGIT960的试管稀释法
在培养72小时后应用HPLC检测分枝菌酸
明显缩短了时间;美国CLSI 目前为止对不同种的NTM推荐的最佳的DST方法
(是目前唯一发表的关于NTM 的DST的指南);目前NTM相关的药敏试验的耐药临界浓度的确定;如何评估药物的疗效;NTM的耐药机制;诱导性耐药:
减低药物与靶位的亲和力:
红霉素耐药甲基化酶(erm)能够通过对23s 核糖体RNA的甲基化,降低大环内酯类药物与核糖体的亲和力,最终引起分枝杆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重要的致病性的RGM中都存在红霉素耐药甲基化酶。
药物泵
药物泵P55、tap、tetV、lfrA和dfpA与NTM对四环素、氨基堂甙类、喹诺酮、β内酰胺类药物、利福霉素、异烟肼等药物的天然耐药有关。
转录调控基因whiB7决定了多个药物泵的表达水平,其自身可以被药物诱导。 whiB7被称为“耐药开关”。
;NTM的获得性耐药
NTM和TB有相同或类似的药物靶位,然而NTM对很多抗结核药物天然耐药,表明NTM细胞壁通透性等因素较基因多态性在NTM耐药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耐药基因突变也是NTM产生耐药的原因之一:
如23S核糖体RNA基因(rrl)的突变与鸟胞内复合群、脓肿分枝杆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高水平耐药有关; 16S核糖体RNA基因(rrs)突变与脓肿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相关;rpoB基因突变与堪萨斯对利福平耐药相关。
单药治疗为获得性耐药的发生埋下隐患
;图:分枝杆菌的细胞壁结构及耐药决定因素;快生长分枝杆菌(RGM)
推荐进行药敏试验。
推荐使用微孔板稀释法。
RGM的体外DST结果与临床疗效间存在较好的一致性。
重点关注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环丙沙星或莫西沙星,肽能、多西环素、替加环素、头孢西汀、磺胺、利奈唑胺等。这些药物是RGM治疗的待选药物。;慢生长分枝杆菌(SGM) ;海分枝杆菌(生长速度介于RGM和SGM之间)
没有必要做药敏试验,因为以下药物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有很好的疗效: 米诺环素、利福平、磺胺、克拉霉素。通常情况下海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上述药物的体外试验都显示为敏感。只???经验治疗失败的病例,才需要进行药敏试验。;
以MAC为例,在下列情况下建议进行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药敏试验
来自未接受过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患者的MAC分离株,目的是获得基线数据;
来自接受过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MAC分离株,目的是了解菌株是否仍然对大环内酯敏感;
MAC肺病患者在接受含有大环内酯的化疗方案治疗后复发,或者治疗6个月后失败,则需要进行药敏试验;
AIDS患者在接受大环内酯预防性治疗过程中发生菌血症;
MAC播撒性疾病在接受含有大环内酯的化疗方案治疗后3个月以上血培养阳性;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处于敏感与耐药之间,此时建议重复药敏试验,但在获得确定的耐药结论前,治疗方案中仍然应该包含大环内酯类药物。;总 结 ;致 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云南省地质灾害治理验收规程.pdf VIP
- 网店推广认知—网店推广新技术.pptx VIP
- BS EN 62381-2012 流程工业自动化系统-工厂验收测 试(FAT)、现场验收测试(SAT)和现场集成测 试(SIT).pdf VIP
- 高分子材料化学试题3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第9课 秦统一中国部优课件.pptx VIP
- 11、飞行管理、导航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小学英语语法some和any练习题.pdf VIP
- 供货意向协议书样本.docx VIP
- 南京工业大学2019-2020_一_物化试卷A试卷.docx VIP
- 九江学院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大学语文》试卷.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