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题】《古诗十九首》人生态度探析
【作者】陈 玲 玲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人生态度??忧生之叹??及时行乐
【指导老师】彭 福 荣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古诗十九首》的名称最初出现在萧统所编撰的《昭明文选》中,非一时一人所为。一般认为大都出于东汉末年,是一组代表着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诗歌。在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中享有“五言之冠冕”的美誉。《古诗十九首》有一种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弥漫在字里行间,使之成为一曲生命的悲伤咏叹调。正是这种对人生的深沉咏叹与思考紧紧扣住了人们的心弦。另外,《古诗十九首》中积淀和包含的对于生命,时间,人生价值,亲情,友情等的哲理性思考给我们提供的有益的精神文化养料,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以这十九首诗歌为钥匙,拟分析《古诗十九首》折射的汉末文人的人生态度,并试图解析其隐藏的深层原因。在研究方法上,运用文艺学、历史学、哲学、美学、社会学等理论,通过文献法与研究法对具体的诗歌作品作定量和定性研究,并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总之,只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其现象背后的本质,才能更容易走进《古诗十九首》的艺术世界,触摸到汉代诗人生命的搏动。本课题研究参阅了曹道衡选注的《两汉诗选》、陈江风的《中国文化概论》、蓝旭的《东汉士风与文学》、杨树增等的《盛世悲音??汉代文人的生命感叹》、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等专著,主要的论文有谢志舟的《古诗十九首及魏晋诗歌浅探》、刘伟安的《论古诗十九首的人生之悲与抒情特色》、马跃敏的《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史意义》、戴红梅的《浅谈古诗十九首中的存在主义因素》和石红的《从士人心态分析古诗十九首》等。?????????????一、《古诗十九首》的人生态度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孕育出不同的文学样式,即使同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因其社会经济状况的不同,文学的主流也有差异。汉代文人既能创作反映盛世精神的汉大赋,也能写出表现仕途坎坷、人生如寄的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就是在东汉特定的背景下,文人士子浮沉于仕宦的人生反映,既有心愿难了的苦闷,也有遭受排挤的痛苦,还有遭际不公的悲愤,更有人生如寄的感怀和离愁别绪。“如果说铺排奢靡的汉大赋中,帝国的声威淹没了文人的个性的话,那么,‘穷情写物,最为详切’的文人五言诗则主要展现了中下层文人士子的个体生命意识和世俗情怀,也演绎了一曲曲感伤人生的心灵放歌”,[1](P257)凝定了他们对时代、人生、家庭所特有的感触和思考。(一)时代:忧生忧时《古诗十九首》显示出强烈的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生命意识,概括其一即是忧生忧时,指伤时光之易逝,忧生命之短暂,是对生命的有限性和不可重复性的深刻领悟。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从日升日落、四季循环中感到了时间流逝,认识到生命和生存与其息息相关,故孔子对滔滔江水大发“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的感慨,庄子也感叹时间“忽如白驹之过隙”,屈原亦悲吟“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古诗十九首》的游子面对社会黑暗和个人的仕途艰难,对时序流转尤为敏感,故诗中多结合时序节侯表现了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永久。袁行霈先生说:“《古诗十九首》有时也写物我同构,外物和人的寿命都是有限的。多首诗篇出现的节序之感,都是推物及人,点出人生的短暂的。”[2](P274)或感慨长年“青青”陵上柏和始终“磊磊”涧中石,或感慨永远不变的“金石”,以金石永固来反衬人生短暂,从而加深了岁月易老的感伤和悲哀。时间流逝带走了生命与青春,节序物候的变迁都震颤着东汉末年文人的心弦。中国文人自古悲秋,凄清的秋冬景象映衬出东汉末年文人悲凉孤独、沦落失意的心情,如“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东城高且长》)秋风摇落绿意,一年又将终结。文人孤寂、抑郁的心情宛若眼前。“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明月皎夜光》)凄清的秋景映衬出心情的悲凉忧郁。不仅秋冬景象令人伤怀,诗人眼中一切景物都是凄清并带着忧生意识,抒发着功名难成的感慨,《回车驾言迈》诗云: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诗人从客观景物的更新联想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由自然万物的枯败联想到人的寿命,抒发出“立身苦不早”的慨叹。“通过展现空间距离的遥远,抒发未能及时建功立业的惆怅,道路的漫长暗示宦游的渺茫前程。”[2](P276)所以忧生忧时又有着对岁月流逝而功业未成的感叹。《今日良宴会》中亦有“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坎坷长苦辛”的诗句,表明人生好比尘土而瞬间消散更要抓紧时间建功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