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浅谈“三小”监管难点及对策(食品安全)的相关资料。.docx

2019年浅谈“三小”监管难点及对策(食品安全)的相关资料。.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三小”监管难点及对策(食品安全) 2017年3月1日,《**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填补了我省对食品小作坊、食品摊贩等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业态监管的法律空白,对于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和食品安全监管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而随着“三小”管理的不断深化和推进,“三小”监管的实际操作中所存在的难点、痛点也随之浮现。 自条例实施以来至今年1月,**市依据《**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管理条例》进行处罚的办结案件数量为312件。其中查处使用过期原材料进行生产、经营过期食品93件;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及违法使用添加剂88件;查处未取得健康证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37件;查处以假充真9件;查处食品变质、未按规定要求销售食品等85件。(以上数据来自**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 而笔者所在的**区,自条例实施以来至今年8月。依据《**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管理条例》进行处罚的一般案件共61件。其中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及违法使用添加剂34件;查处使用过期原材料进行生产、经营过期食品18件;查处食品变质、以假充真等9件,占辖区查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总数的27%。从这一组组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新条例的实施促进了对“三小”的监督管理,而“三小”业态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也越发明晰的呈现出来。 一、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主体存在低、旧、隐、乱问题。 1.低,文化水平低法律认知低。“三小”行业经营规模往往比较小,从业人员数量少,大部分经营者文化水平比较低。且多以家庭式经营、家庭式作坊为主要形式。这一点在小摊贩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检查过程中我们的执法人员常常遇到不知“健康证”为何物甚至不会写自己名字的经营者,就更不要谈食品安全意识了。大部分的从业人员在进行经营活动前,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对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法规认识不清,食品安全意识薄弱。 2.旧,经营设备旧加工方法旧。一些小作坊和小经营店的生产加工设施设备陈旧,加工方式仍然沿用口口相传的老式加工方式。对加工过程没有严格的食品安全流程把控,对原料的采购没有严格的准入筛选。这就直接表现为,**区2017-2018年8月抽检及风险监测的检验结果显示不合格的87个批次食品中,卤制品类占16%,酒类占20%,糕点类占16%。仅这三类食品就占据了抽检不合格食品的半壁江山,成为了问题食品重灾区。而这三类食品的产出主体,83%为“三小”经营户。 3.隐,开办位置隐生产时间隐。“三小”经营主体布局分散且具有隐蔽性和流动性,在农村地区表现更为明显。独立几户村民的聚集地段内开办小经营店,或农村自己修建的房屋内开办小作坊进行卤制品、糕点、酒类的加工。我市著名的“果城周黑鸭案”中的加工作坊所在地便是在乡村道路上村民自建房内的地下室;**局在环保督查期间取缔的卤制品小作坊则隐藏在高层小区内,并且仅在半夜进行加工活动;而小摊贩更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就使得在监管的实际操作中,我们甚至很难找到这一部分经营者的具体地址,使得监管工作困难重重。 4.乱,经营环境乱物品管理乱。在实际经营中,从业者操作不规范,不注意日常清洁卫生,货物堆放杂乱,不定时清理,食品过期变质却不自知。这直接导致了自条例实施以来至因为过期而受到处罚的案件无论是在**市全市范围还是在**区范围,都占到了较大比例。 (二)监管链条存在薄弱环节。 1.监管力量有限。各基层监管所一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人员寥寥数人,却需要面对庞大的监管对象群体。以**为例,自“三小”备案规定实施后,除去原辖区内持证经营主体,仅八个月的时间,便新增“三小”备案主体706户,其中小作坊109户,小经营店(食品流通)285户,小餐饮212户。与之同时,监管人员还需担负稽查办案、处理投诉举报、食品安全保障、食品抽样、食品快检、普法宣传、创卫、扶贫、环保等多项任务,整个系统都在超负荷运转中。 2.人员资历不足。食品药品监管队伍是一支年轻有活力的队伍,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大部分的基层监管人员食品安全专业知识有限,没有大量的实践经验,不具备扎实的食品安全科学专业知识,也没有经过专业学习,仅仅能对保质期、变质等情况进行辨别。而对于小作坊、小经营店在经营流程和加工工艺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与问题不甚了解,使得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流于表面。 3.部门联动不够。《**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管理条例》中明确了各级食安委、食品监督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政府部门等各个环节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各部门并没有形成有效联动,未能将整合力量最大化,这就导致在监管链条中难免出现问题。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小摊贩问题上,小摊贩在备案环节与其他“两小”不同,是由各级政府及街道办事处负责。而在信息数据对接共享方面的疏漏,导致了食品监管机构对小摊贩的情况了解存在盲

文档评论(0)

仅此而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