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ww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件:ww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ppt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 (一)概述 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因溃疡的发生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该病的发病有季节性,即秋冬和冬春之交远比夏季常见。该病的发病率约占人口的10%,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青壮年,胃溃疡多见于中老年人,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 (二)病因 幽门螺杆菌(Hp)感染:近十多年来大量研究充分证明,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胃溃疡Hp感染率为70-80%,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率为90%,溃疡病的年复发率为50-70%,根除Hp可使年复发率下降至5%以下。 2. 非甾体类抗炎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等)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另一常见病因。 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的自身消化所致。胃酸是溃疡形成的直接原因。 其他因素:(1)吸烟:吸烟者易患消化性溃疡,吸烟影响溃疡愈合和促进溃疡复发。(2)遗传:(3)应激:长期精神紧张、过劳易使溃疡发作或加重。(4)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 总之,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已知的主要病因,溃疡发生是粘膜侵袭因素和防御因素失平衡的结果,胃酸在溃疡形成中起关键作用。 (三)临床表现 上腹痛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部分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较轻,而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典型的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为:慢性过程,呈反复发作,病史可达几年甚至十几年,发作呈周期性,上腹部疼痛呈节律性,十二指肠溃疡多在饥饿时疼痛,进餐后缓解,可有午夜痛,患者往往被痛醒,胃溃疡进食饱餐后上腹部疼痛明显。部分溃疡病患者无明显疼痛,可有腹胀、厌食、嗳气、反酸。 (四)治疗 一般治疗:生活要有规律,工作宜劳逸结合,避免过劳和精神紧张,饮食要有规律,戒烟酒,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者尽可能停用。 药物治疗:原则是:制酸、抗菌、保护胃粘膜。 ①使胃酸分泌减少的药物: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奥美拉唑(洛赛克)。 ②保护胃粘膜:常用丽珠得乐,果胶铋、硫糖铝。 ③杀灭幽门螺杆菌的药物: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痢特灵。 3. 手术:内科治疗无效的出血或穿孔、梗阻、癌变。 四、急性胃肠炎 (acute gastroenteritis) (一)概述 多种原因可引起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特点的急性胃肠炎性症状。病人多有进食腐败不洁食物史,而饮食不规律、疲劳、受凉,酗酒常是诱因。 (二)临床表现 该病起病急,常于进食不洁食物后24h内出现腹部不适,食欲不振,继而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畏寒等症状,体温正常或伴有低热,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大便初为粥样,以后为黄水样便,若呕吐、腹泻频繁,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脱水,表现为口渴、尿少,便常规化验可见白细胞,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偏高。一般病程短,数日可治愈。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三)防治原则 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不吃生冷腐败食物。禁止暴饮暴食及过量饮酒,避免过度劳累及夜间腹部受凉。 卧床休息,多饮水,给易消化食物。、 药物治疗:口服氟哌酸、复方新诺明片,重者可静点庆大霉素、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类,腹痛者可口服颠茄片,如呕吐、腹泻较重,给与静脉输入生理盐水和葡萄糖及补钾。 五、尿路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 (一)概述 尿路即泌尿系统中输送尿液的部分。可分为上尿路的肾盂、输尿管和下尿路的膀胱、尿道。 尿路感染可分为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因有些肾盂肾炎和膀胱炎临床表现极相似,不容易鉴别,故临床上统称为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通常是上行感染引起的,即细菌沿尿道上行至膀胱、输尿管乃至肾脏引起感染。尿路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大都是大肠内平时存在的菌群,其中以大肠杆菌最常见,占尿路感染的70%以上,另外女性尿道短而宽,又临近肛门,故尿路感染明显高于男性,女性在儿童、新婚、妊娠时更易发生。 二、临床表现 1. 急性膀胱炎:占尿路感染的60%,主要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常有白细胞尿,约30%有血尿,偶有肉眼血尿。 2. 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起病,临床上可有或无尿急、尿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常有腰痛和全身感染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血白细胞升高等。但不少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与膀胱炎相同,仅凭临床表现很难鉴别。 (三)尿常规检查 尿蛋白常为阴性或微量,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