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误差与补偿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D较大时,会造成电机加速度过大,系统不平稳,产生振荡;控制器产生饱和现象;产生跟随误差。 间隙补偿值变化情况 解决方案: 间隙补偿量增量式增长:在一定的插补周期内,逐步增加补偿量,实现补偿值的跳跃,而避免了一个周期内补偿值大的变化。 2、间隙较大时的补偿方法 数字控制及装备技术研究所 Institute of Numerical Control And Equipment Technology 8.4 间隙误差补偿 间隙补偿过程中,补偿量的符号会在反向点处发生变化,因此准确地判断反向点至关重要。 根据数控系统内部提供的位置插补命令,可以准确判断反向点。 当前插补周期的位置命令为yi,上一插补周期的位置插补命令为yi-1; ?=yi- yi-1 ?0 工作台正向运动; ?0,工作台负向运动 ?=0 反向点处工作台短时间内静止。 若?的符号由=变为,或由=变为 则认为发生反向,该点可以认为是反向点。 四、反向点的判断 8.4 间隙误差补偿 仿真实验结果对比: 补偿前,编码器位置信号轮廓精度较好,光栅位置信号轮廓误差较大 补偿后,光栅位置信号误差较小 机床实验结果对比: 相比于补偿前,补偿后误差校正量正确地施加于系统中 五、间隙补偿验证 数字控制及装备技术研究所 Institute of Numerical Control And Equipment Technology 8.4 间隙误差补偿 8. 1 概述 8. 2 几何误差补偿 8. 3 热误差补偿 8. 4 间隙误差补偿 8. 5 摩擦误差补偿 8.6 伺服参数优化 工作台低速运动时,静摩擦占主导地位。 工作台速度较高时,体现为与方向相关的库仑摩擦和与速度相关的粘性摩擦(阻尼)。 两者之间呈现剧烈的非线性特性。 Stribeck摩擦力模型 一、摩擦力特性分析 8.5 摩擦误差补偿技术 数字控制及装备技术研究所 Institute of Numerical Control And Equipment Technology 二、摩擦误差产生原因 高速时,速度指令大→电机转矩大于摩擦力,不会造成摩擦误差。低速时,速度指令小→电机转矩小,当电机转矩小于摩擦力时,电机在旋转,但工作台并不运动,造成摩擦误差 当电机转矩小于摩擦力时,能量被传动系统弹性环节储存起来,当电机转矩大于摩擦力时,由于静摩擦力大于动摩擦力使得能量释放,造成系统振荡。 数字控制及装备技术研究所 Institute of Numerical Control And Equipment Technology 8.5 摩擦误差补偿技术 二、摩擦误差产生原因 工作台改变方向时速度为0,静摩擦力最大,摩擦误差最大,因此常把摩擦误差称为过象限误差,摩擦误差补偿也通常从反向点处开始。 数字控制及装备技术研究所 Institute of Numerical Control And Equipment Technology 摩擦导致的过象限误差 8.5 摩擦误差补偿技术 三、减小摩擦误差的方法 1、减小传动系统摩擦力 采用滚动导轨、液体静压导轨、空气静压导轨或磁悬浮导轨减小系统摩擦力,同时降低动摩擦和静摩擦力差异,提高进给系统动态性能。但采用高性能导轨将极大地提高机床成本。 2、提高伺服驱动系统刚度 通过提高伺服驱动系统的位置环、速度环和电流环刚度,当摩擦误差产生时,小的误差信号能够及时、足够地调整到电机驱动电流。但高刚度容易引起系统振荡。 减小伺服驱动器各控制环的控制周期也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但减小控制周期对数控装置的硬件性能要求较高。 数字控制及装备技术研究所 Institute of Numerical Control And Equipment Technology 8.5 摩擦误差补偿技术 1) 摩擦补偿原理 在机床反向处的短暂时间内,向各控制环施加补偿量,增加电机转矩以克服摩擦力。补偿量施加的位置有: 位置环:施加位置校正量,系统响应较慢,动态特性较差; 速度环:施加速度校正量,增加电机输出扭矩,效果较好; 电流环:施加电流补偿量,直接校正扭矩,抗干扰能力差; 3、摩擦误差补偿 8.5 摩擦误差补偿技术 第八章 数控机床误差与补偿 8. 1 概述 8. 2 几何误差补偿 8. 3 热误差补偿 8. 4 间隙误差补偿 8. 5 摩擦误差补偿 8.6 伺服参数优化 8. 1 概述 8. 2 几何误差补偿 8. 3 热误差补偿 8. 4 间隙误差补偿 8. 5 摩擦误差补偿 8.6 伺服参数优化 精度是机床的基础,提高数控机床的精度首先是提高机

文档评论(0)

tangtianb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