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物象鉴赏分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 1.(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 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你思维 第一首: 1.题目告诉了你哪些信息?   答案 ①本诗鉴赏的是事物形象;②描写“烟”的特点的句子是三、四句;③要答出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烟”的。 2.诗中写“烟”的句子有哪些?   答案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还有铺垫句“下照一溪烟”。 3.综合概括“烟”的特点。   答案 第三句运用比喻,抓住云气的颜色来写,即“色白”的特点;第四句写云气的“动态”特点。 4.试翻译“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这句诗。   答案 谁看到无家可归的客居他乡的人,在山中独自一人深夜不眠呢? 答案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2012·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命题分析 ①颔联即诗歌的第二联,②回答出野菊这个形象的具体特点。 教你思维 ①知象征:概括野菊形象,要注意野菊通常的象征性意义。 ②抓词语:抓住颔联中的“在野”“幽色”“妙香”等描写其生长环境和花色、花香的词语。 ③明品质:揭示反问句所反映的野菊的内在品质。 答案 塑造了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的野菊的形象。 诗歌赏析  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指不追求被文人赏识),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哪肯因为无人,减少自己的幽香。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野菊应该嘲笑东篱下被人赏识的家菊。因为它还媚求陶渊明的赏识。  思维建模 1.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2.结合诗句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着重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3.塑造此形象的意义(运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体现作者的某种节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此步骤视具体情况而定) 答题范式 诗中塑造了×××形象,×××(联系诗句分析形象 的基本特征),抒写了×××之情(这是概括形象的意义,这一步骤不作强求)。 [即学 即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①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 ①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漏断”指夜深。 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鉴赏词中“孤鸿”的形象,要抓住下阕的四句话:“惊起却回头”,是说孤鸿惊恐不安,非常警惕;“有恨无人省”,说它身怀怨恨,却无人知晓,是不敢,也是不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虽有“栖息地”,却“不肯栖”,只好寄宿在寒冷、寂寞的沙洲里。 答案 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本词用“缺月”“疏桐”“断漏”“寒枝”“冷洲”等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孤”“惊”“回”“恨”“寂寞”等词语极写孤鸿的神态和心理。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先做 后讲] (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 ①吴松:即吴淞,江名。 题目: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你思维 抓词语: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 明句意:前二联描写了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

文档评论(0)

霞霞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