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世纪中国艺术家散文的优势与启示
就散文研究而言,尽管作家身份具有双重甚至 多重的性质,很难用一个角色来进行定位和定性;但 迄今为止,角色仍然成为研究者喜爱使用的重要参照 和标准,因为不论一个作家如何复杂、变化,其主导 身份是存在的,也是起着决定作用的。正是在此意义 上,长期以来,我们就有了对学者散文、军旅散文、 官员散文、报人散文、小女人散文、新生代散文、新 媒体散文等称谓和探讨。不过,还有一个角度一直为 学界所忽略,那就是“艺术家散文”。⑴其实,在20 世纪中国散文发展中,有不少艺术家写出了较好的散 文作品,他们包括李叔同、丰子恺、梅兰芳、张大千、 刘海粟、徐悲鸿、黄宾虹、陈从周、钱君、孙伏熙、 倪贻德、叶灵凤、新凤霞、黄宗英、方成、吴冠中、 叶浅予、黄苗子、黄永玉、黄永厚、范曾、韩美林、 刘炳森、洪丕谟、朱以撒、巴荒等。因为“艺术家” 的特殊身份、个性及其独具慧眼,其散文也别具特色 和优势。进入21世纪,有的老艺术家已经去世,有的 艺术家散文创作数量较少,但仍还有不少艺术家孜孜 以求,散文作品迭出,并且质量不断提升,从而为新 世纪散文增加了亮色,这是值得总结、探讨和思考的。
一、天容地载与大道存心
应该承认,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新文学强调的是 “人的文学”,这对于打破各种桎梏与束缚,让“文学” 和“人”获得自由无疑是必要的,也是不可否认的。 不过,过于强调“人”而忽略了天地自然的存在及其 法则,又使文学走上了另一极端,即对于“人”和“人 性”的过分张扬,于是人的“能力”和“欲望”被无 限地放大了。与此相关的是,“天地自然”从人”的 视野中渐渐退却,甚而至于缺席和消失了。换言之, 作家创作已越来越不重视“天地自然”的维度及其价 值,而将“人”放在“天地之精华”和“万物之灵长” 的高度雄视甚至无视一切!如郭沫若在诗集《女神》 中就说过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 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要把全宇宙来吞 To我便是我了!”⑵在《艺术与自然》中,郭沫若 说得更直接“艺术家不应该做自然的孙子,也不应该 做自然的儿子,是应该做自然的老子! ”⑶这一面反 映了作家在“人的文学”观底下的个性解放思想,但 另一面又显示了其对于天地自然的蔑视和毫无敬畏之 心!诗人是如此,那么散文家也不例外,如孙伏园曾 在散文《南行杂记》中称“我以为人与人应该相爱, 人对于自然却是越严厉越好,越残酷越好。我们 应该一一把自然捉来,一刀刀的切成片断,为我 们利用。楓天下惟至弱的人才杀人,好汉应该杀自然! ” [4]站在今天的角度观之,这种自然观是相当可怕的, 也是令人费解的;不过,如果站在“人类本位”和“人 类至上”的人的文学”角度观之,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为既然“人”是这个世界的主宰,那么,天地自然 包括生活于其上的所有生灵就自然在他们的驱使之下
To
如果说郭沫若和孙伏园都是现代作家,他们观点 的提出还都是20世纪前半期的事情,那么“文革”期 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的自然 观也是如此!新时期以来,人们开始注重“环境”和
“生态”保护,对天地自然渐趋尊重,但对于“天地 万物”仍然缺乏根本的同情、理解和珍重!最典型的 例子是,天地自然在作家笔下经常受到漠视与践踏,
“暴力写作”成为许多作家的意识和潜意识追求!如 西北的年轻作家王族在20世纪90年代写过一篇散文
《一个人和羊》,其中主要写了新疆吐尔逊家的一个宰 羊场面:“我”与朋友要体验一下亲自宰羊”的感受, 却在追杀中捉不住羊;于是牧羊主只有自己动手。牧羊主与“我们”不同,他采用的是“抚摸”、“轻吟曼 唱”,于是,羊卧倒、闭上眼睛,并将喉咙伸过来。对 于这种举动, 不仅没有悲悯和批判,反而用诗意 的笔调写道“吐尔逊开始剥羊皮。嘶一一嘶几下,一 张血红的羊皮扯了下来,他抓着两边,在空中翻转几 下,然后轻巧地甩出,羊皮划着漂亮的弧线,落在核 桃树枝上。”“眼前完全是幻象一样的世界恬美、宁 静、真诚,而又安详……”⑸显然,作家在天地面前 是没有悲悯和仁慈,也就没有天地情怀。到了新世纪 的2009年,王族又写了《鹰》一文, 开篇即写道:
“鹰出生时至少是双胞胎,多的可达三四胞胎。母鹰 产卵后,耐心把它们孵化成小鹰,细心照顾它们。但
过不了多久,母鹰便减少它们的食物,驱使它们互相 便把兄弟姐妹撕得血淋淋的,然后吞入腹中。母 鹰和父鹰并不为丧子而伤心,反而在一旁鼓励强者。 母鹰和父鹰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其一,优胜劣汰, 因为只有强者才可以在恶劣的大自然中生存下去;其 二,让小鹰从小就明白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若不心 狠残忍,便无生存机会,而为了生存,可以不顾一切。” ⑹在整个文章中, 强调的都是“鹰”的生存法则, 毫无“人之道”之反思,这让人联想起姜戎《狼图腾》 中倡导的“狼”的人生哲学。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