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前 言
在当今信息技术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正迅速地向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经济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渗透,发挥愈来愈多的、甚至是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数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可以实现的技术。然而,要发挥数学的作用,首先就是要将所研究的各种问题归结为一个相应的数学问题,即建立该问题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利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折和研究,从而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精确的数据与可靠的指导。因此,建立数学模型的意识和能力是当代科技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不同的实际问题往往有不同的数学模型,即使是同一个实际问题,也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归结为不同的数学模型,因此,建立数学模型没有一个可以到处生搬硬套的固定模式;尽管如此,人们通过大量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模型的实践,逐步发现和总结了一些建立数学模型的规律,“数学建模”这一新的数学分支以及相应的课程在20世纪80年代初便由此应运而生;随着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蓬勃发展,近二十年多来,“数学建模”课程已在国内外愈来愈多的大学开设,受到广泛的重视,不仅成为数学系各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而且成为其他理工经管各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实践证明,这门课程教学无论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都能发挥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较早开设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相关课程的学校之一。早在1996年,学校就开始开设《经济数学模型》选修课,现已连续开设了14届,作为全校各系的选修课和信息计算与科学专业的必修课,每年近300名学生选修这一课程,上课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形成了系统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和课件,2008年《经济数学模型》被批准成为校级精品课程。我们还承担了学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组织和培训工作,在学校数学建模竞赛领导协调小组的领导,我们精心制定建模竞赛的辅导计划,共分统计方法、优化理论和微分方程等10个专题进行专题培训,已建立了完整的培训体系,培训效果良好,近三年来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中屡获佳绩。总之,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我们已逐步形成了编写《数学建模实验》的一整套指导思想和具体做法。本书的作者均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学建模竞赛指导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这些年对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和培训中的讲稿不断补充和完善,编写了讲义《数学建模实验》,该讲义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其他一些高校陆续使用,教练员和学生反映良好,在数学建模培训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本书正是在原讲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而成。
本书涵盖了数学建模的基本内容和分析方法。共分数学建模初步、线性规划、微分方程、回归分析等10个实验单元。每一个实验单元都有2—3个实验,每个实验的基本内容包括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准备,实验步骤,实验总结和思考题。本书的基本思想是以实际问题为载体,把数学建模、数学知识、数学软件和计算机应用有机地结合,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查阅文献资料、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借助适当的数学软件,分析、解决一些经过简化的实际问题,并撰写实验报告或论文,经受全方位的锻炼。 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书可作为大学本科数学建模课、数学实验课或数学建模竞赛培训的教材,也可作为应用数学知识方面的参考书。
编者
2011年10月
PAGE
PAGE 11
第一实验单元 数学建模初步
实验目的
通本单元实验,简要说明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介绍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以及数学实验方法在建模中的应用,归纳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简单阐述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本单元实验要点
一、什么是数学建模
人们在认识、研究现实世界里的某个客观对象时,常常不是直接面对那个对象的原型,而是设计、构造它的各式各样的模型,例如:展览厅里的三峡大坝模型、神舟飞船模型是直观且形象的实物模型;水箱中的舰艇模型用来模拟波浪冲击下舰艇的航海性能,风洞中的飞机模型用来试验飞机在气流中的动力学特性,它们是工程师们进行舰艇、飞机设计时用的物理模型;汽车司机对方向盘的操纵,钳工师傅对工件的手工操作,依赖于人们头脑中的思维模型:人们常用的地图,电工,电子设计中用的电路图,化学中的分子结构图,是经过某种抽象并按照一定形式组合起来的符号模型,这些模型都是人们为了一定目的,对客观事物的某一部分进行简缩、抽象、提炼出来的原型的替代物,它虽不是原型的复制品,却集中反映了原型中人们需要的那一部分特征,因而有利于人们对客观对象的认识。
数学模型当然比上面的这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