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炼丹家对无机颜料的贡献
炼丹术是我国古代炼制“长生不老之药”的一种方术,从事这种行当的人当时被称为方士,后来又被称为丹家或道士。炼丹术在我国厉史悠久,它主要形成于公元前二世纪的汉武帝时代,而以公元前三世纪的秦始皇时代为先驱。
从秦始皇到晋代约600年时间里, 炼丹家虽然役有炼出“长生不老”之药,但是促进了无机颜料特别是含汞、含铅的氧化物颜料的发展。作为古代重要红色颜料的银朱,化学成分是硫化汞,天然产物又名丹砂或辰砂(以湖南辰州盛产而得名)人造红色硫化汞的制成,是炼丹家对化学的巨大贡献,是人类第一次用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性质与天然产物无二的合成物质。当时的炼丹家们持“天机不可泄露”之观点,常用隐语或其他方法来掩盖真相。例如东汉炼丹家魏伯阳在阻止水银挥发性的办法中就说了这样一段隐语“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鬼睑龙匿, 莫知所存,将欲制之, 黄牙为根”。这里所指的“ 河上姹女”就是水银,“黄牙”就是硫黄。这里告诉我们, 纯粹的水银在加热时容易变成蒸气挥发跑掉,要使它不跑掉,就必须加入硫黄, 使之变为硫化汞。但这样制得的硫化汞系单斜晶体,颜色是黑的,而不是红的,要得到红色硫化汞, 还需进行一道升华,使之转变为方角晶体。魏伯阳在描述制作红色硫化汞时说“祷冶并合之,持入赤色门, 固塞其际会,务令致完坚。炎火张于下, 昼夜声正勤……候视加谨填,审查调寒温。气索命当绝, 休使亡魄魂。色转更为紫, 赫然成还丹。粉提以刀圭, 一丸最为神”。这里所说的紫色还丹, 就是红色硫化汞, 为初期炼丹家所非常重视之物, 也就是后期炼丹家所称的“灵砂”。晋代炼丹家葛洪在他所著的《抱朴子金丹篇》中曾说“第四之丹名日还丹, 服一刀圭百日仙也。”又说“取九转之丹,纳神鼎中……即化为还丹。取而服之,一刀圭即白日升天。”当然,炼丹家们把硫化汞(银朱) 的作用神化了,不过他对什么叫“还丹”还是作了明确的阐述“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这充分说明炼丹家炼制的丹砂确实是硫化汞(即银朱)也说明炼丹家们对硫化汞的化合和分解有较深入的研究。
金属铅和铅化合物在东汉以前就已为人类所热悉。人们用铅制成各种殉葬的明器,把铅加入铜锡合金中铸造各种青铜葬器,还用化学方法使铅变成白粉即铅白。
铅白在世界涂料发展过程中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十九世纪以前, 当氧化锌还没有发明的时候,它是唯一的质盈优良、用途广泛的白色颜料。我国古代人们除了将铅白用于涂料着色外,还用于妇女化妆,战国时楚国有一位名叫宋玉的文学家在描绘一个女子时写道“施朱则太赤,施粉则太白”, 这里说的粉就是铅白,,当时又叫胡粉或水粉。
用铅白调制涂料,在长沙马王堆出土漆棺的绘画涂层中已被证实。
汉代炼丹家魏伯阳还叙述过铅自受高温可分解的性质“ 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因碱性碳酸铅在高温灼烧下,能起热分解作用放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所余的氧化铅能进一步与谈或一氧化碳起作用而变成金属铅, 魏伯阳所说的就是这种分解的化学过程,他不说“化为铅”“变为铅”或 “转为铅”等语句,而独独用“还为铅”来表达这一结果,这就意味着胡粉(即铅白)原来就是从金属铅制造出来的。关于这一点,晋代炼丹家葛洪在他的著作《论仙篇》中说得更清楚:“黄丹及胡粉乃化铅所作。”这说明当时人们已初步认识到了铅白变为铅是一种化学还原反应。
用铅加热氧化制造黄丹和红丹,也是古代炼丹家的重要发明。 春秋时齐人管仲的著作《管子地数篇》写道:“上有箱,下有铁, 上有铅,下有银,上有丹砂,下有黄金”。说明当时对天然颜料和一些人工制造颜料的原料都有较深刻的认识, 但对上下关系和它们相互间的关系还未完全弄清楚。从化学的角度来讲, 已经将元素的概念引进了人们的认识和生产的范畴。事实上,当时这些元素和物质已广泛地用于制作涂料颜料。
黄丹和红丹的人工制造,我国早于西方。早在战国时代齐国的炼丹家淮南王在淮南子》一书中就提出“铅之与丹异类殊色,而可以为丹者得其数也”。
此处的丹就是红丹(即四氧化三铅),并说明确是用铅制成的, 但却错误地把它
视为铅的异类。古代炼丹家常误认为红丹就是吃了会长生不老的“仙丹”,殊不知会引起铅中毒, 故服之死亡者甚多。
从以上可知, 我国在公元前就已发明红丹的制造方法,而国外制造红丹则是中世纪的事了。
尽管古代炼丹家们在炼丹过程和他们的著作中充满了封建迷信和神密主义的色彩, 但他们在客观上为发展我国化工特别是无机颇料做出了重大贡献, 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