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夜归临皋敲门都不应苏轼.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 这首小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被贬黄州期间。元丰四年,友人马正卿为苏轼请得黄州城东荒地数十亩,让他耕种以解决吃饭问题。这就是著名的“东坡”。   苏轼又在这里修建了雪堂,作为游息之所。此词就是记叙某一个深秋夜晚,词人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回临皋时的所见所感。   上片记事,下片抒怀。   上片侧重于客观描述,交代了作者雪堂夜饮归临皋住所的客观环境氛围,作者自身的主观精神状态。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开头两句,作者以平实的语言,叙述了饮酒的时间、地点、状态,以及酒后由雪堂返回临皋住处的整个过程。   “醒复醉”寥寥三字深刻揭示了作者借酒买醉、以酒浇愁的痛苦心理。饮酒的乐趣荡然无存,满腹的苦楚挥之不去。在极度空虚、失意中,作者以酒来麻醉自己消磨这无奈的时光。   “仿佛三更”写出了作者恍恍惚惚、醉意朦胧的酒后状态。这种状态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作者一个时期以来沉重的思想压力,精神上得到了暂时的解脱,使作者能以超然、豁达的心态去审视自己的遭遇,梳理自己的情绪。  “仿佛三更”还与下句的“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相照应,点明已是夜深人静,三更时分,整个大地在家童的“鼻息”声中酣然沉睡。作者仿佛独处于天地之间,他品味着这份属于自己的难得的宁静,浮躁不安的心渐归平静。 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是常用的诗家手法,从写家童“鼻息如雷”到进而写谛听江声,就把夜之深、夜之静完全衬托出来了,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词的上片还创造了一个极其安恬的静美世界。因为夜阑更深,万籁俱寂,所以伫立门外,能听到门里家童的鼾声;也正因为四周的极其静谧,所以词人在敲门不应的时候,能够悠悠然“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是作者从深层次上去探究导致自身痛苦的根本缘由,也是作者对自己半世奔波的清醒认识。从表面上看,痛苦好似来自于宦海风波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生的种种不幸,究其实质,作者之所以时常感到身非自己所属,陀螺一般疲于奔命,呼吸不到自由的空气,感受不到生活的欢欣,实是因为自己心为外物所役,没有忘却“营营”,始终不曾从尘世的功名网中挣脱出来的缘故。  一个人若太在意自己在社会中的名利地位、宠辱得失,就会陷人痛苦的深渊。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若能似老子一般,参透人生,看破世事,在仕途上真正做到“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又何来这无边的烦恼呢?  “夜阑风静縠纹平”。作者的思想进人到一个宁静、空明、祥和、安适的境界中去。夜静、江静、风静、心也静,这既是作者对现实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作者在这一瞬间心境完全趋于平静的真实写照。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此语,“隐然有出世之意”。这只“小舟”绝非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舟,它是作者经过痛苦的蜕变,摆脱尘世的羁绊,获得精神自由的心灵之舟。驾驭着这只小舟,作者就能自如地行驶在充满惊涛骇浪的人生江河之中。 * *

文档评论(0)

bsy123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