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建筑技术规程.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建筑技术规程 CECS 52:93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一局科学研究所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批准日期:1993 年 12 月 14 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4 北京 前言 现批准 《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建筑技术规程》 CECS 52:93 为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 协会标准,推荐给各有关单位使用,亦可供国际交流。在使用过程中,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 交北京市南苑镇新华路 1 号中国建筑一局科学研究所(邮政编码 100076), 以便修订时参考。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1993 年 12 月 14 日 1 总则 1.0.1 为推广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建筑,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高度不超过 50m 、抗震设防烈度不超过 8 度( Ⅰ、Ⅱ、Ⅲ类场 地土)矩形柱网的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建筑。 1.0.3 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建筑是采用对整个楼盖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将预制的板、 柱构件拼装成整体结构的建筑体系。 1.0.4 进行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时,除遵照本规程的规定外, 尚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建筑结构设计通用符号、计量单位和基 本术语》、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的有关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 预应力束 一个锚具下的预应力钢筋束(钢丝束或钢绞线束) 。 2.1.2 边肋 预制楼板的边肋。 2.1.3 内肋 预制楼板的内肋。 2.1.4 边梁 在预制楼板以外的单独梁构件。 2.1.5 整板 一个柱网单元的整块预制楼板。 2.1.6 拼板 一个柱网单元的多块预制楼板。 2.1.7 垫块 承受水平预应力的块体。 2.1.8 楼盖构件 楼板、悬挑楼板、边梁及垫块的总称。 2.1.9 明槽 两相邻预制楼盖构件之间的沟槽,分为柱轴线明槽和拼缝明槽两种。 2.1.10 拼缝 拼缝明槽简称,它将整板分割为拼板。 2.1.11 接缝 板与柱之间或板与垫块之间20 ~ 30mm 宽的立缝。 2.1.12 框架梁 位于柱轴线处的预应力梁。 2.1.13 拼缝梁 位于拼缝处的预应力梁。 2.1.14 接缝截面 接缝处接缝材料与柱或垫块接触的截面。 2.1.15 预应力挤压面 在承受预压应力之后的接缝截面。 2.1.16 施加预应力 张拉及压折的总称。 2.1.17 压折 将张拉完毕的预应力束从直线向下压成折线。 2.1.18 先拉后折 预应力束先直线张拉后压折。 2.1.19 先折后拉 预应力束先按折线配置后张拉。 2.1.20 预应力控制值 未扣除任何预应力损失的预应力钢筋张拉控制应力值。 2.1.2 1 预应力有效值 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的预应力钢筋应力值。 2.1.22 预应力荷载 预应力束及端锚具施加给结构的作用力的总称。包括端轴力端偏心弯矩、折点摩擦阻 力及折点上抬力。 2.1.23 上抬力 折点处预应力束的竖向向上作用力。 2.1.24 柱内倾 楼盖预应力压缩变形产生的柱内倾。 2.1.25 外推柱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