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建议工作模式2005纲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光眼建议工作模式纲要青光眼学组制定工作模式的纲要青光眼建议工作模式的制定原则如下每一建议工作模式必须适用于临床工作并且详细精确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诊疗信息每一建议工作模式必须提供表明其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的等级标记每一建议工作模式必须提供清晰的可信度等级标记显示临床上证据对该条模式的支持以及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青光眼建议工作模式建议工作模式是对临床工作的模式提供指导而并非针对某一特例它必须符合绝大部分病例的诊疗需要但不可能是所有病例由于临床实际和社会因素的多变对每一特殊病例作出最优的诊疗方案有

青光眼建议工作模式(2005) 纲 要 青光眼学组制定工作模式的纲要 青光眼建议工作模式的制定原则如下: 1.每一建议工作模式必须适用于临床工作并且详细、精确,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诊疗信息; 2.每一建议工作模式必须提供表明其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的等级标记; 3.每一建议工作模式必须提供清晰的可信度等级标记,显示临床上证据对该条模式的支持以及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 青光眼建议工作模式 建议工作模式是对临床工作的模式提供指导,而并非针对某一特例。 它必须符合绝大部分病例的诊疗需要,但不可能是所有病例。由于临床实际和社会因素的多变,对每一特殊病例作出最优的诊疗方案有赖于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所有实际情况作出判断,反之,盲目忠实于工作模式并不可能对每一病例作出正确判断。 这些模式中所提及的检查方法不能视之为必需;未提及的方法亦不能视为违规。 青光眼建议工作模式 关于每一主要眼部疾病的工作模式将包括对病史、体检和辅助检查的指导,简明扼要,同时包括对患者管理、随访以及教育的指导。 所有模式都以详细的MEDLINE英文文献搜索为先导,搜索结果由指定专家小组综述并提交作为制定工作模式的原始资料,同时依据其重要性和可靠程度进行分级。 青光眼建议工作模式 专家组首先对资料的重要性进行分级,表示其对医疗质量的影响度: A.尤为重要; B.重要; C.有关但临界。 其次对可信程度及是否符合循证原则进行分级: Ⅰ.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如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试验设计完善,试验对象合理,试验过程科学并能提供精确可靠的资料而且统计方法正确,试验设计的参数具有较高的统计学效力和/或较窄可信区间(无论该研究产生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或结果并无差别); Ⅱ.有真实、充足的证据支持,与等级Ⅰ类似但缺少其中一或数项 Ⅲ.专家意见,缺乏证据支持。 青光眼建议工作模式 制定建议工作模式目的在于作为临床工作的指导,特别注重技术方面。 在提供技术指导的同时,模式特别提醒临床医生注意,完美的技术只有在以患者病情需要为第一要素的情况下才可获得完美的结果,同时将对临床上可能遭遇的医学伦理问题提供有效的指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初步评估) (一)初步病史收集(主要因素) 1.眼部既往病史[A:Ⅲ]; 2.全身既往病史[A:Ⅲ]; 3.家族患病史[A:Ⅱ]; 4.相关的其他病史回顾[A:Ⅱ]。 (二)初步体格检查(主要因素) 1.视力[A:Ⅲ]; 2.瞳孔大小及形态[B:Ⅱ]; 3.裂隙灯显微镜眼前段检查[A:Ⅲ]; 4.眼压测量[A:Ⅲ]; 5.厚度测量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A:Ⅱ](注:对拟诊断高眼压症、正常眼压性青光眼、高度近视眼或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后拟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均应作中央角膜厚度测量) (二)初步体格检查(主要因素) 6.双眼前房角镜检查[A:Ⅲ]; 7.视乳头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评估[A:Ⅲ]; 8.眼底彩照记录视乳头形态[A:Ⅱ] 9.散瞳下眼底检查(允许散瞳情况下)[A:Ⅲ] 10.自动阈值视野检查[A:Ⅲ]。 (三)制定患者诊疗计划 1.设定靶眼压,将基线眼压降低20-30%(基线眼压造成视神经损害)[A:Ⅲ];视神经损害愈严重,靶眼压应愈低[A:Ⅲ]; 2.绝大多数情况下,初始治疗为药物治疗[A:Ⅲ] 3.激光小梁成形术为可作为初始治疗的选择[A:I] 4.中晚期青光眼应选择滤过性手术[A:I]; (三)制定患者诊疗计划 5.治疗的选择应基于对每一患者治疗风险、治疗费用、所能接受的生活质量等因素综合考虑以获得最大的收益[A:Ⅲ];综合考虑患者全身及眼部情况、医学、心理学及社会环境因素[A:Ⅲ] 6.选择最简单的用药方式,以最少的药物获得最大的疗效,保证良好的依从性[A:Ⅲ] (四)激光小梁成形术及术后管理 ——确保正确的术后管理[A:Ⅲ] 术前及术后的诊疗计划包括: 1.手术同意书[A:Ⅲ]; 2.手术者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至少一次详细的眼科检查[A:Ⅲ]; 3.术后30-120分钟内至少一次眼压测量[A:Ⅰ] 4.术后2周随访[A:Ⅲ]; 5.术后4-8周随访[A:Ⅱ]。 (五)滤过手术及术后护理 ——确保正确的术后管理[A:Ⅲ] 术前及术后的诊疗计划包括: 1.手术同意书[A:Ⅲ]; 2.手术者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至少一次详细的眼科检查[A:Ⅲ]; 3.术后第一天(12-36小时)检查以及术后第2-10天内至少每天一次检查[A:Ⅱ]; 4.术后6周内如无出现术后并发症,进行2-5次常规检查[A:Ⅲ]; 5.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排除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A:Ⅱ]; 6.出现浅前房或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应适当增加随访次数[A:Ⅲ]。 (六)药物治疗患者的用药指导 1.讨论诊断、疾病严重性、预后、诊疗计划以及终身用药的可能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