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诸葛亮廉政思想及其对当时及后世和后裔的影响.docVIP

浅论诸葛亮廉政思想及其对当时及后世和后裔的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诸葛亮廉政思想及其对后世和后裔的影响 陈 星 潘锡光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代不乏人,然而能如诸葛亮那样为历代人民所崇敬和敬仰者,却实属少见。 诸葛亮之所以能成为“大名垂宇宙”的伟人,在中国各族人民中间乃至在周边各国如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人民中间久享盛誉,传颂不绝,除了诸葛亮的光辉业绩彪炳史册外,更是他以垂范后世的廉政思想及其感人至深的思想品格深刻影响于当时和后世的结果。本文试就诸葛亮廉政思想的几个方面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诸葛亮廉政思想的内涵。1.不怙权,不专断,不以权谋私。诸葛亮出山之初,因年纪轻,资历浅,未建功绩,虽然与刘备“情好日密”,但并无多大权力,据《魏略》与《九州春秋》记载,此时刘备仅“以上客礼之”,尚未授以实职。至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战后,刘备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亮专任一方,尽忠职守,每“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取成都后,“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后,“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继续“竟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悉心辅佐刘禅。建兴元年(223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权力达到高峰,但亮仍说:“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以上均见《三国志》本传),当权臣李严为了自己个人的种种目的,力劝诸葛亮接受“九锡”,进爵封王时,诸葛亮作书答曰:“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以拒加“九锡”的实际行动规劝李严以国家统一大业为重,不要妄自尊大。诸葛亮把权力集中运用在治政治军、强国强兵方面,不用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2.以身作则,俭以养德。诸葛亮平时生活相当俭朴,以一国之相做到“蓄财无余,妾无副服”。诸葛亮病重期间,向刘禅呈上一份关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奏表,“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这不仅是诸葛亮一生廉洁从政的真实写照,也是古代高级官员的一份家庭财产申报表。诸葛亮死后,丞相府清点财产,“卒如其所言”。廉洁从政往往要由俭朴的生活作风来支撑。诸葛亮一生崇尚节俭。实际上,诸葛亮的俸禄和得到的赏赐是丰富的,他自称“禄赐百亿”(《答李严书》),但他提倡“将不可吝”,说:“吝则赏不行,赏不行则士不致命,士不致命则军无功”,他所得的绝大部分财物都用于赏赐有功将士了(《诸葛亮集·将苑》)。在平定南中诸郡的叛乱中,“深入不毛,并日而食”,两天只吃一天的饭,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诸葛亮一生南征北讨,戎马倥偬,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国家统一大业,至死“内无余帛,外无赢财”,给后世留下了为政清廉的典范。诸葛亮不仅生前生活俭朴,也是丧事从简的倡导者和带头人。他“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这在厚葬之风盛行的汉魏时期是难能可贵的。3.不沽名钓誉,不居功自傲。诸葛亮曾说:“将贵不骄,胜而不恃”,“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不离则众叛。”(《诸葛亮集·将苑》)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率大军出祁山,南安等三郡叛魏降蜀,又收纳了长于军事的姜维,打下了冀城。他的部属纷纷向他祝贺。诸葛亮不仅不以为喜,反而心有愧疚,写了《谢贺者》表达了他对国家分裂、民不聊生的无限惭愧之情:“普天之下,莫非汉民,国家威力未举、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一夫之死,皆亮之罪,以此相贺,能不为愧?”恳切地表达了他以兴复汉室为己任,不居功自傲的高尚情操。4.虚怀若谷,虚心纳谏,通于承担责任,不文过饰非。诸葛亮具有虚怀若谷的磊落胸怀。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失败,诸葛亮挥泪斩了他所器重的马谡。但他作为主帅,也主动承担了责任。诸葛亮特上疏刘禅,请求给予自己贬官三等的处分。他在疏中诚恳地检查了自己“明不知人”、“授任无方”,以及身为三军主帅而“不能训章明法”等过错,于是降诸葛亮为右将军,代行丞相事。在政权建设中,诸葛亮还特别注意“集众思,广忠益”。他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鼓励部属勇于发表不同见解,在争论中求得统一,以减少和避免过失。他在给下属的指示中,公开宣称自己“任重才轻,故多阙漏”,多次鼓励下属直率地向他提意见。在第一次北伐失败后,诸葛亮分析了失败原因,认为不是兵少而是指挥不当。他特地发布了《劝将士勤攻己阙教》,号召部属为了国家利益,要勇于经常指出主帅的过错。对于向他提过意见的部属,诸葛亮十分看重他们。曾诚恳地劝止诸葛亮自

文档评论(0)

liwenhu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