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列平与PD-L1抗体
内容
04 陈列平语录
01 陈列平简介
02 PD1到PD-L1抗体
03 陈列平陈列平与Steinman奖
抗癌革命
01 清晰的内容设定
02 第二场革命:始于1990年的靶向治疗。
03 第三场革命:始于2011年的免疫治疗。
01 清晰的内容设定
01 第一场革命:始于1940年的化疗。
在这期间是无数人的坚持,包含了众多的人故事。而本次要讲的是和主题思想有关的主角人物,他是谁呢?
陈列平
中科院客座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海外百人计划”获得者
在Nature Medicine, Immunity, JEM等刊物上发表数十篇论文。
主要研究方向为:
1)共刺激分子对免疫应答中的T细胞的诱导、分化和成熟的调节机制;
2)共刺激分子的调控在慢性HCV感染和肝癌的动物模型与临床病理模型中的作用。
2014年8月1日,陈列平教授同京都大学Tasuhu Honjo、哈佛大学Arlene Sharpe和Gordon Freeman共同荣获肿瘤免疫学领域顶级大奖——威廉·科利奖(William B.Coley Award)。在获得威廉·科利奖的众多科学家里,有众多获得诺贝尔奖。
2015年,获得国际免疫学界“史坦曼”(Steinman Award)大奖,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华裔科学家。
这些大奖都是其对PD-1抗体坚持研究的实至名归的获得。
PD-1到PD-L1抗体
1992年,日本京都大学Tasuku Honjo教授在The EMBO Journal杂志发表文章首次报道并克隆了PD-1
1999年,陈列平在Nature Medcine发表文章报道了B7家族的第三个成员B7-H1(即PD-L1),发现B7-H1与之前报道的B7家族成员不同,它不能结合CD28、CTLA-4和ICOS,但却能促进IL-10的分泌,这一个非常关键的对免疫反应发挥负调节作用的蛋白。
2000年Tasuku Honjo与哈佛医学院的Gordon Freeman合作证实了PD-L1能够与PD-1结合从而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负控淋巴细胞的激活。
PD-1到PD-L1抗体
2001年,Gordon Freeman在Nature Immunology报道了另一个PD-1的配体PD-L2,其功能和PD-L1类似。
2003年,陈列平在Cancer Research发表文章发现在小鼠中使用PD-L1封闭抗体联合T细胞回输技术治愈了约60%的患有头颈癌的小鼠,这是一项第一次成功在活体内有效证明PD-L1的封闭可以作为T细胞免疫治疗的新研究。
PD-1到PD-L1抗体
2003年—2007年,陈列平连续发表多篇文章,进一步表明PD1和PD-L1抗体封闭技术对肿瘤治疗有非常好的效果。
2012年,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一篇文章让PD-1变成了肿瘤治疗领域最热的靶点,在这篇Merck的PD-1抗体Keytruda的一期临床试验中,PD-1抗体针对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是18%,针对晚期转移的恶性黑色素瘤的有效率是28%,针对晚期肾癌的有效率是27%。所有入组的患者都是晚期同时各处转移,可以说是临床医生也没有治疗手段的患者,这些数据让很多科学家和临床医生印象深刻,进而进行了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证实PD-1抗体的功能。
陈列平与Steinman奖
1.90年完成博士后,踌躇满志的陈列平进入BMS,期盼着在大分子药物的研发上大展宏图。然在世纪交替的那些岁月里,小分子药物的研发是所有制药工业的宠儿。BMS也不能免俗地决定停止大分子药物的研究方向而转向小分子药物的探索。陈列平坚信,理想的药物应该具备大分子那样结构复杂,特异性强的特性。于是,他选择离开了BMS,到Mayo Clinic和John Hopkins School of Medicine继续追索他的科研理念。离开BMS这样的大牌公司,去探寻一条充满未知数的崎岖小径,胜率几成?
时间轴上,和我们当中的许多人一样,他的科研之路也是曲折不平的。
2.2011年,陈列平初次将PD-1抗体的概念介绍给耶鲁大学医院的肺癌专科医生Scott Gettinger,他们根本不相信,觉得这又是一个“理论上有效的免疫疗法”。后来,他所治疗的肺癌患者,其肿瘤组织比拳头还大,肝脏中约由3/4组织被癌细胞侵入,患者已经经历了各种方式的化疗均告失败。在给病人详细解释病情并告知他还有几个月的存活期后,病人和家属绝望地向他告别。这时他想起PD-1抗体,于是追回病人让他来试一试。不久后,绝大多数肿瘤奇迹般的消失了。从此,他成为了免疫治疗的坚定者。
3.2014年8月1日,陈列平教授曾同京都大学Tasuhu H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