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域历史文化体系规划.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1 实施项目 2011成都双年展在东区音乐公园成功举办,体现了成都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新成果。 * * * 2012.05 一、规划概况 规划背景 规划目标 规划思路 1.1 规划背景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 在城乡统筹的进程中突破城市,建立全域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体系。 在5.12灾后重建的发展振兴时期,延续地域文脉,传承历史记忆。 历史文化名城区位 5.12地震中受损的文物古迹 “全域成都”意象 为全面落实城乡统筹,构建“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特色化文态,我院编制完成了成都市第一个全域层面的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规划。 全域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规划 从区域中心到全球定位 ? 成都力争用30-50年时间成为世界二级城市 从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 从单一体系到全域规划 1.1 规划背景 成都规划的“三次跃升” 迈向世界舞台的文化积淀 1.2 规划目标 近期通过对成都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和文化脉络的梳理,构建一个充分展示和发掘成都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利用体系,逐步推进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最终实现“世界文化名城”的长远目标。 “三步走”途径 迈向“世界文化名城” 目标 1 2 3 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 交融 历史文化特色 发掘 具有国际影响的世界文化名城 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 1 2 3 4 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脉络 建立全域统筹的保护利用体系 构建有机整合的空间网络结构 重塑延续不断的城市记忆体系 5 落实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举措 “摸清家底” “全面保护” “整体保护” “记忆再现” “动态利用” 1.3 规划思路 二、规划主要内容 文脉梳理与资源发掘 市域保护利用体系 市域保护利用规划 中心城保护利用规划 2.1 文脉梳理与资源发掘 成都历史文化特色 长江文明起源,巴蜀文化中心,地位突出的文化名城 历史悠久,“城址不移、城名不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市域环境特色 “两江环抱,三城相重”的城市格局特色 “以蜀文化为主体,兼容南北”的文化特色 成都平原历史发展进程 成都城市格局历史演变 成都 2.1 文脉梳理与资源发掘 成都历史文化脉络 4大文化特征,11类特色文化 7条纵贯全域的历史文化脉络 先导 文明 农耕 文明 工商 文明 复合 文明 建筑文化 水文化 古蜀文化 三国文化 传统工商业 文化 诗歌文化 革命文化 川西民俗文化 宗教文化 陵寝 文化 移民文化 成都历史文化谱系图 成都历史文化脉络图 沱 江 岷 江 道教传播路线 茶马古道 丝绸之路 佛教传播路线 金牛道 古蜀人迁徙路线 移民路线 龙泉山 龙门山 2.1 文脉梳理与资源发掘 成都历史文化资源 结合文物部门“三普资料”,从资源构成、空间分布、文化属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周边5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4处国家重要大遗址 市域2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拥有26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普”调查历史文化资源8512处,规划筛选出848处重要资源 全方位拓展保护利用范畴 空间上,从“名城保护”拓展到”全域保护” 2.2 市域保护利用体系 成都市域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范围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范围 630平方公里 12121平方公里 成都 中心城区 全方位拓展保护利用范畴 时间上,从“古代”延伸至“近现代” 2.2 市域保护利用体系 成都历史文化发展阶段 2.2 市域保护利用体系 全方位拓展保护利用范畴 对象上,从“文物古迹”扩展到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都历史文化资源构成要素 文物古迹 2.2 市域保护利用体系 全域统筹的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体系 法定保护-登录保护-规划控制的分级保护控制 文化展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分类利用引导 成都历史文化保护控制和利用引导 2.3 市域保护利用规划 运用GIS分析空间分布特征、自然要素关联性、文化线路耦合度,形成“廊道+斑块”的结构。 历史文化资空间评估 山水关联度分析 文化线路耦合度分析 + + + 2.3 市域保护利用规划 以“遗产廊道-天府名镇-大遗址公园”为重点的空间网络。 市域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空间结构图 历史文化资源综合评估图 “一核、两带、六廊、多点”的整体格局 一核为中心城区 两带为龙门山、龙泉山文化景观带 六廊为历史文化遗产廊道 多点为历史名城与天府名镇 2.3 市域保护利用规划 市域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规划图 龙泉山文化景观带 龙门山文化景观带 中心城区 2

文档评论(0)

txy_15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