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和技术测量》教法探析.docx

《公差配合和技术测量》教法探析.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差配合和技术测量》教法探析 摘要:过去在我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多数 学生“头痛”的课程,每学期的期末成绩都位列各科末位。 而作为职业学校机械、机电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这 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因此,如何提髙这 门课的教学质量,是每个任课老师探讨和思考的一个任务。 下面谈谈我校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们学习、尝试和探讨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主体作用综合素质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C DOI : 10. 3969/j. issn. 1672-8181. 2013. 18. 024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同 时又具有较强实践性。我校从学生生源的特点和基础出发,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知识的能力等综合素质为目 的,做了如下尝试。 1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根据专业的需求合理选择授 课内容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定义多、符号多、记忆性的 内容多,而课时有限。学校本着技能过硬、理论够用的教学 理念。根据专业技能训练的需求,合理选择和调整授课内容 和安排课时。对于那些基础性强、关联性强、重要的知识点, 讲解时务必做到概念明白、思路清晰、突出重点、难点讲透, 在课时安排方面要安排大多数的课时。对于一般难度的介绍 性知识,要以学生为主,可通过教师提出具体例题,然后引 出相关内容的定义、概念及思路,再提出一些与技能训练和 生产实际相关的问题,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使学生成 为学习的主体。 2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教学,各科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和课程特点,制 定教学计划。这样做虽然体现了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但往往 会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有时会出现一些班级在开 展实习课题时相关理论知识还没学的现象。为此我们尝试了 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践与理论互动的教学模式,收到了 较好的效果。 2.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实现“一体化”教学,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对枯燥的说教理论大都缺乏兴 趣,但是对可操作的具体事物探究兴趣较强。采用实践、理 论相结合的'‘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通过从理论到实验再到 理论,以及弄清技能训练项目的具体公差要求的方式,使教 师能够言之有物,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生主动参与的积 极性高了。 2.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理论课是为实践服务的,脱离了实践的空洞说教是很难 有效果的。例如,在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这 一章节中。在教授完量具的原理等基本知识后,一定要安排 学生用所学的量具进行实际测量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 会对书本中的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而且会发现实践与理论 之间的联系和差距,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意 识。例如,在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的过程中过,学生会发现虽 然理论上学习了读数的方法,可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却总是测 不准确。这时,教师适时的启发联系课本中有关游标卡尺刻 线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和测量误差方面的知识,就会收到较 好的效果。 2.3结合各工种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同时 又是一门与技能训练紧密相关的基础课。在教学中始终树立 理论服务技能的教学思想,要抓住技能训练课题对本课程的 知识需求,让学生在做中学,从而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 并且初步形成一定的技能。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让学 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探 索、体会,而教师只要适时地参与指导,最大程度地提高学 生的创造力。 2.4结合其他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理论抽象、内容丰富、涉 及面广。例如,学生在技能训练和产品加工的过程中,要看 懂图纸,弄清加工要求,清楚的理解各公差项目的意义和具 体要求,除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相关内容外, 也离不开《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制工艺》等相关知 识,无形中促进了知识迁移。在培养本学科实践能力的基础 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5通过知识的拓宽与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通过开展丰富的主题性、探索性和研究性的学 习、实验、实践等活动,把课本中的知识适当的拓宽与延伸, 让学生在有目的的探究活动中,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方法, 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思维。 传统的无需动脑的验证性实验,学生只需按部就班操作 就能完成,根本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也无创新的积 极性可言。为此,应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究性、设计性 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异想天开”、“标新立异”, 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培养思维的多维性、求异性。 3创新教学评价机制和方法,保护学生的自尊和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