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蛇形管制造工艺
编 制: 颜惠莉
校 对: 孙方云
审 核: 颜明斌
批 准:
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工艺部
从汽包引出的饱和蒸汽通过顶棚、包墙过热器继续加热,再经过低过、屏过到高过,使蒸汽完全达到设计要求的过热温度,从高过引出到汽轮机高压缸。从汽轮机使用后低温蒸汽再回到锅炉中的低再系统继续加热再到高再,使汽温达到出口汽温要求,再由高再引出到汽轮机低压缸。
1、引用标准:
HX0306-2008 材料标记及移植规定
HX0310-2008 管材色标
HX0504-2008 锅炉受压元件焊接工艺评定
HX0508-2008 锅炉产品焊接试件和试样毛坯的制备
HX1008-2008 锅炉受压元件焊接
HX1103-2008 锅炉管子制造
HX1105-2008 锅炉膜式管屏制造
HX1401-2008 锅炉受压元件焊接接头金相和断口检验
HX1405-2008 焊接材料入厂检验
HX1410-2008 射线检测
HX1416-2008 磁粉检测
HX1421-2008 渗透检测
HX1111-2008 锅炉产品水压试验
HX1119-2008 产品油漆和包装技术条件
HX2501-2008 管子对接焊
2、主要设备
蛇形管自动线、小R挤压机、弯管机(60弯管机、89弯管机、114弯管机)、切管机、悬挂式倒角机。
3、工艺流程
4、制造工艺
4.1 选管
选管是根据来料情况,将同规格、同材质的管子用机械或手工方法按长度进行分挡。分档的长度和数量,可根据来料情况适当变动,每档长度之差应控制在150 mm范围内。
4.2 切管及管端加工
4.2.1 对不锈钢、合金钢或需拼接的管子,采用砂轮片切管机切断管子后,再加工管端坡口。其余管子均用切管机直接切断倒角。
4.2.2 对采用机械焊拼接的管子,其内壁边缘偏差大于0.3 mm时,应镗内孔;对采用手工焊拼接的管子,其内壁边缘偏差大于0.5 mm时,应镗内孔。镗内孔的长度为≥18mm。镗内孔在管端加工机上与倒角同时进行。镗内孔退刀时,在管壁内形成的刻痕深度应大不于0.3 mm。
4.2.3切管质量要求
a) 长度偏差:当管子长度≤8m时,允许±2mm,管子长度>8m时,允许±3mm
b) 端面倾斜度△f,机械焊:△f≤0.3mm,手工焊△f≤0.5mm
c) 表面粗糙度要满足图纸要求
4.3 磨光
清理管子内外表面油锈等杂质,磨光管端外表面20mm,内表面10mm以保证管子对接焊口质量。
4.4 放样
4.4.1放样工序包括在平台上的摆样、描样和再在管屏上划装配件的位置线。管屏最终加工的余量线(包括气割余量和坡口加工线)
4.4.2弯管及元件校正用的样应根据车间绘制的元件图划出长度断开线,带有挤压弯头的管件,在放弯头预弯样时,应根据车间绘制的元件图所标注的弯曲半径和直段长度放样
4.4.3装配焊接用的总样,应划出装配件的位置线,对组焊后需要加工管端的管屏应划出加工余量线和坡口线,并在每根管子上打上洋冲眼。
4.4.4放样的尺寸偏差(包括外形尺寸、对角线、弯管直段尺寸和弯头弧长)当管屏长度≤6m时,应≤1mm,当管屏长度>6m时,允许2mm。
4.5 弯管
4.5.1管子弯曲部位的椭圆度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R/Dw
R/Dw≤1.4
1.4<R/Dw<2.5
2.5≤R/Dw<4
R/Dw≥4
椭圆度α
≤14%
≤12%
≤10%
≤8%
注:R为弯曲半径mm
4.5.2管子弯曲部位外侧拉伸面减薄率应符合表2要求。
表2
R/Dw
R/Dw≤1.8
1.8<R/Dw<2.5
2.5≤R/Dw<3.5
R/Dw≥3.5
减薄率b
≤20%
≤15%
≤12%
≤10%
4.5.3弯头表面机械损伤深度:
a) 对碳钢,合金钢不得小于设计最小壁厚,且应打磨圆滑;
b) 对不锈钢表面损伤深度超过0.3mm时应修磨,修磨深度不得超过设计最小壁厚,且应打磨圆滑。
4.5.4弯头内侧不允许起皱,但少量允许δ<2mm。
4.5.5管子弯曲拉伸面不允许有裂纹、分层、过烧,若发现应切除更换弯头,对于其他缺陷,允许修磨,但修磨后不得小于最小壁厚,修磨处的斜度大于1:4。
4.5.6弯曲半径R±2,弯曲角度偏差±1°弯头扭曲及平面度≤5mm。
4.6 摆样校正
4.6.1弯管后应对管子进行摆样校正,校正分冷校正和手工热校正两种方法。主要消除弯头的角度偏差、长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