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亲子沟通技巧培训教材.ppt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你必须真正能够接受孩子的感觉,不管是些什么样的感觉,也不管它们与你认为孩子应该有的感受多么不同。这种态度需要花时间才能养成。 4、你要深信孩子有能力处理和面对自己的感受,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观察孩子解决自己的问题,你会得到孩子的信任。 8、教育冲突 家庭内部成员教育的不一致,家庭与学校教育的不一致,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没有形成合力 这些冲突造成的后果是:孩子不能形成统一的标准,从而失去方向性,增加随机性;无所适从,情绪不稳定,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或积郁成疾。 91%的父母存在溺爱倾向 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甚至违背社会公德而满足孩子的不正当要求。 一些父母千方百计满足独生子女的物质需求。致使幼儿的物质欲望高且小小年纪就养成与人攀比的习惯,造成一些孩子行为自私、不关心他人等不良倾向。一些家长对幼儿十分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样样安排妥贴,致使幼儿不用动手动脑,习惯于依赖别人,造成不少幼儿娇气,害怕困难,劳动观念淡薄,遇到较复杂的事情,不作努力就轻易地求助于人。背书包、摆碗筷等等。 不有求必应 “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培根 不包办代替。 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任何人不能代替。孩子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从小要使孩子认识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孩子只有在不断的尝试和学习中才会收获成功的喜悦,得到成长的快乐; 溺爱引发退行机制 小时候对孩子溺爱、无条件的满足,会造成孩子延时满足与条件满足的缺失,将会造成满足欲望的强烈膨胀,而控制系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将会造成象小车一样只有加油的动力系统而没有刹车的制动系统。遇到情况时,将会闯祸出事故。 69%的父母存在暴力倾向 孩子出问题时,一些往往父母居高临下,使用暴力。子女在遭遇皮肉之苦以后,必然在心里储存了“仇恨”与“报复”。经常挨打的孩子变成小霸王或打成胆小鬼。孩子挨打觉得人格受到侮辱,性格偏执、仇恨。 暴力包括硬暴力与软暴力(语言伤害),据统计软性的语言伤害在儿童时期的重要创伤事件及其发展的原因排列中位居首位。 孩子到底能不能打 能但不能是暴力而且要讲究方法与策略。 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皮肉之苦,身心不伤;偶而为之,不可频繁;先苦后甜,及时安抚;惩戒及时,既往不究;无计可施,出此下策。 51%的父母有功利倾向 望子女出人头地,出现奇迹,急功近利地要求子女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子女一旦出现自己不能接受的言行,便会使用浮躁急迫的方法伤害子女。 41%的父母有训斥倾向 父母应尽可能不用命令的口气与孩子说话,不要总说“你应该……”,而应常说“我会很担心的,如果你……”。这样孩子就会从保护自己不被指责的状态下转而考虑大人的感受,这个时候沟通才可能更有效。 31%的父母存在逼压倾向 既不打骂,也不训斥,而是采取各种“措施”。 22%的父母有监督倾向 即把监护变成监督,偷看日记、乱翻书包、暗地跟踪、变相拷问,在实际上构成了日后与子女对抗的隐性要素,从而为子女构成“不信任父母”的心理,使子女陷入苦闷和不满。 “看孩子”现象 18%的父母存在赎买倾向 为了让子女达到父母的某种要求,用了一种赎买“政策”:给多少钱、送多少礼、买什么衣服等等,以为这样子女便能“称心”地成长。许多子女后来的花钱无度、金钱至上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15%的父母存在放任倾向 认为“有苗不愁长”、“树大自然直”,子女“成人了会自明事理”,甚至认为“长大什么样老天定”。 相信“天份”和“命运” 13%的父母存在明显的哄骗倾向 随意承诺而不兑现,在一定条件下教孩子说谎,父母商量事用假话应付他人让子女听到。所有这些都会使子女学会欺骗。 “哄孩子”现象: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所说的不一定都要做。 场景: 小明被班主任留堂,回家晚了耽误了看动画片的时间。晚上,小明跟妈妈说“我要找人把李老师家的电停了,然后用砖堵住她的大门,让他们全家热死。” 请问,您怎么做? 大声训斥强调纪律——孩子学会的是“暴怒的方式”; 提高嗓门叫嚷纪律——孩子学会的也只是“叫嚷”和“伪装顺从”; 有 2 个问题一定要想清楚! 1、 您需要孩子爱您呢? 2、还是需要孩子“顺从您”呢? 原则—— 同意情绪,限制行为; 在限制孩子行为时,注意—— 父母发出限制命令时,要镇定和威严,但是同样保留孩子的自尊;限制不能反复无常,不能专断和不相干。 绝对不能攻击人格、人品! 4、家长是孩子的模仿对象。 父母品质决定孩子未来!家庭教育无声胜有声,家长一定要重视家教关键期,要改变孩子,先要改变自己。 如果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教师、学校、社会而逃脱自己,这不仅是家

文档评论(0)

扶摇直上九万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