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过程中若干问题和对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施工过程中若干问题和对策 摘 要:笔者结合在建筑施工现场碰到的一部分易犯的错误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叙述、分析。文章中指出了这部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提出了相关对策,最大限度的减少返工量、劳动资源的支出和纠纷,尽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笔者在文章中主要涉及一些建筑施工中的注意点和问题对策,所谈的问题也只是现场施工过程中极小的一部分,只希望笔者的粗浅阐述能给同行们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字: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现场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天天要跟“现场”打交道,特别是我们这些技术管理工作者,每一步都不能脱离现场的实际情况。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国内建筑市场竞争的越演越烈,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逐步被压缩,企业的现场管理也就成为了企业生存重点之一。作为企业项目的技术管理人员更加有责任最大可能的减少施工过程中一些人为错误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因此,笔者把常年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1 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1 测量放线中的一些问题 1.1.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中城市建设的住宅小区、办公小区如雨后春笋数不胜数,一个小区的建筑有几栋、几十栋、甚至是上百栋。如果测量人员的素质不过关,可能会出现较大偏差,甚至工程质量事故。例如,目前基础施工时绝大数情况下桩基作为专业分包,因此桩基施工和结构施工的测量人员不是在同等情况下进行的测量,有可能造成基坑开挖后桩位偏差很大。 1.1.2群体建筑中每栋建筑相对标高的±0.000对应的绝对标高并不一定相同,由于测量人员的疏忽,造成标高抄测的混淆。例如,建筑施工现场分区施工时,各区段测量人员可能并不熟悉整个施工现场的标高分布,在相邻于别的区段的部位抄测标高,在附近没有自己设置的标高点时,测量人员图省事,引用了别的区段的±0.000作为了后视点,造成大面积返工,这种情况特别是在室外总体施工且部分测量人员又抽调至别的项目时尤为常见。 1.2 施工缝、沉降缝、后浇带的渗水问题 施工缝、沉降缝、后浇带渗水是目前基础施工部分最为普遍的问题之一,我们施工单位每个人都见过,也是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结构还未完成,这些部位已是水患成灾,每年花在堵漏方面的费用是相当可观的。有时我们过分相信新的材料和施工工艺的可靠性,却又忽略的人的因素,客观的说目前市场上的劳务施工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普遍较低。此外材料的性能差异也较大,材料的价格是直接反应材料质量的依据,笔者曾调查过沉降缝用止水带价格从30元/米至400元/米不等,100元/米以下价格的止水带若弯折角度稍大或拉力较大马上就会断裂,延展性太差。有的施工单位贪图便宜,使用质量较差的止水带,事后根本要不了多长时间这些的部位绝大多数都会渗漏。 1.3预留洞、预埋件留设位置不准确或未留 在施工现场我们经常碰到预留洞、预埋件的留设位置不准确或未留设,如果仅仅是一两个倒也无关紧要。如果是施工技术人员概念性错误或是未熟悉图纸,一栋楼甚至是整个小区建筑未按图设置,那这个数目往往是相当可观的,同样造成的后开孔和后补埋板的费用也是不容忽视的,甚至可能影响到结构的安全。通常主要表现在风洞、电梯井洞、设备留洞等等。 1.4 电梯井施工中的问题 1.4.1电梯井底坑渗水 目前高层建筑绝大数中都含有地下室,其基础都很深,基础越深对防渗漏的要求就越高。基础部分防渗漏主要取决于混凝土自身的防水性能,而混凝土自身防水功能的充分发挥对基础混凝土的施工提出了较高要求。由于通常电梯井底坑施工最常见的就是渗水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混凝土不密实,气泡较多。 1.4.2电梯壁留洞偏差或未留设、电梯底坑尺寸偏差、井道垂直度偏差较大、框架或砖混结构的电梯支架圈梁大小不对和位置偏差等等。 1.5 楼板负弯矩处裂缝 目前许多项目设计采用的HRB400级新型钢筋或是冷轧带肋钢筋,由于强度的大幅度提高,钢筋直径减小,楼板上层钢筋抗踩能力下降。如遇多条梁钢筋交叉,部分梁的梁高无法保证。在混凝土施工时梁边负弯矩筋在支座处被踩塌,造成混凝土此处裂缝。地坪施工时又未采取任何措施,地坪在梁边也出现裂缝。 1.6 楼层标高、墙板垂直度偏差及装饰装修阶段标高混乱 1.6.1楼层标高控制是施工过程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劳务分包队伍包干了楼层标高的引测,由于劳务分包队伍的素质普遍较差,总包单位如不进行跟踪检查,往往造成了较大误差。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混凝土施工人员偷工减料,现场又无人跟踪控制,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标高误差甚至超过了5cm。 1.6.2目前建筑市场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在上海地区,为了赶工期,劳务单位经常是楼板模板和墙板模板同时施工,导致墙板垂直度控制困难。混凝土拆模后墙板垂直度偏差较大。 1.6.3 在主体结构完成后,现场关于门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