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PPT远离犯罪.ppt

北师大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PPT远离犯罪.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师大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PPT远离犯罪.ppt

远离犯罪 15岁的徐某因为打乒乓球,与高年级男生张某发生争吵。此后,张某经常找茬儿欺负徐某。徐某气愤不过,在放学的路上,趁张某不备,想用石头弹弓教训他一下,结果造成张某的一只眼睛失明。 思想驿站 想一想: 徐某为自己出气的方式可取吗? 徐某是否应该为他的行为负法律责任? 探究思考 青少年犯罪,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处罚。 青少年要有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要了解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法律后果,知道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探究新知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如果造成了人身和财产损害的,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造成人身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他人死亡的,同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用等;侵害国家、集体或他人财产的,应当返还财产,不能返还的,应当折价赔偿。 探究新知 案例分析 2003年1月21日凌晨2时许,信阳市358厂高级中学的校园内,半杯硫酸毁掉两位花季少女的前程和各自家庭的幸福。高三女生马娟是农村的贫困学生,平时因口语方言备受同学嘲笑,因为嫉妒同班女生的学习成绩,居然买来硫酸,半夜泼向熟睡的同学,结果却错泼在同床的张静脸上,造成张静左耳脱落,耳孔闭合,双眼睁不开闭不合,整个面部严重毁容。为治疗烧伤,张静的家里倾其所有,债台高筑,亲人几乎精神崩溃。马娟也为自己泼出去的半杯硫酸付出惨痛代价,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一审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生! 探究思考 分析原因: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就不会犯罪;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就不会犯罪;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就不会犯罪;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就不会犯罪。 …… 名言思考 谁把法律看成是枷锁,就在开始毁灭自己。 ——【美】爱默生 这句名言你是怎么理解的? 远离犯罪,要在心中筑起法律的堤坝。 要树立法律意识,知法懂法,了解法律的相关规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我们的权利,履行我们的义务。我们要学会用合法的手段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我们未成年人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觉远离一切违法犯罪行为。 探究新知 案例分析 两伙少年夜路相遇,其中一个只因为看对方不顺眼,竟然一拥而上,追打对方并将其中一名少年捅死。捅死人的少年叫小杜(刚满14周岁),案发后第三天,警察在学校的寝室里找到了他,此时,他正在被窝里蒙头大睡。面对警方的询问和父母的眼泪,小杜竟然无动于衷。目前小杜已经被刑拘。记者和小杜短短的谈话,就感到这个孩子冷漠的心,似乎已经不会再为任何事所动。 案例分析 记者:父母对你是不是有求必应? 小杜:几乎是吧。(沉默一会)他们对我挺好的。 记者:平时有什么心事会不会和父母沟通? 小杜:不会。他们很忙。 记者:那是不是和同学沟通? 小杜:也不是。其实我没什么心事。 记者:你为什么随身带刀? 小杜:防身。 案例分析 记者:小威为什么让你们看不顺眼? 小杜:不知道。动手总要找个借口吧! 记者:你用刀捅人的时候在想什么? 小杜:没有,当时太累了。 记者:你常常通宵上网?喜欢玩什么游戏? 小杜:(回答得很快,眼睛一下很有神)梦幻西游! 探究分析 在我国,任何人违法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小杜也不例外。仅仅因为看对方不顺眼,就发生这样的事情,显然让我们有些接受不了。小杜为什么会这样?除了他自身法律意识差之外,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事不考虑后果也是重要的原因。所以我们在面对一些问题时,一定要稳定情绪,先冷静下来想想后果,千万不要义气用事。 远离犯罪,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事多考虑可能引起的后果。 过分情绪化、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容易导致犯罪。当有人让我们参与某些不良行为时,我们需要冷静地思考一下可能引发的后果,避免因一时冲动而触犯法律。我们应该成为情绪的主人,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 探究新知 青少年由于心理的不成熟,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不够冷静,往往做出一些事后自己也感到后悔的事。在冲动型犯罪行为发生的过程中,青少年对行为是否会触犯法律,造成什么后果都缺乏考虑,其犯罪行为大都是在不理智的状态下发生的。 探究新知 活动平台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一)个性特征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首要内因。 (1)因满足私欲、贪图物质享受产生的犯罪动机。 (2)因满足性欲而产生的犯罪动机。 (3)受不良习气的感染。 (4)出于嫉妒心理而引发的犯罪动机。 (5)因好奇心而产生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28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