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思路点拨】第1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间进”中的“间”是古今异义词,在这里作“偶然”讲。“夙夜”一词在《出师表》“夙夜忧叹”中是“早晚”的意思,结合上下文,此文中的“夙夜”也理解为“从早到晚”。第2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注意“战胜于朝廷”是状语后置,译为“在朝廷上战胜敌国”。第3题考查解读文言文内容的能力。一要围绕特定对象,梳理内容,二要抓住关键词句提炼,用自己的话表述。 【参考答案】1.(1)间进:偶然进谏。(2)夙夜:早晚,这里是从早到晚的意思。2.(1)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2)帝王能做到清净,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3.【甲】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或:善于纳谏)【乙】治国以民为本,要让百姓安居乐业。 第二十三讲 文言文阅读(一) 1.理解重点实词的含义。 2.了解重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实词的用法 1.古今异义词 (1)词义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词义缩小主要有两类: ①程度减弱。如“病”,古义指严重的疾病,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君之病在肠胃);而今天的“病”一般指所有疾病,程度减弱了。 ②范围缩小。如“臭”,古代指气味(左佩刀,右备容臭);现在则仅仅指臭味。 (2)词义扩大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如“河”,古代仅仅指黄河(饮于河、渭);现在则是一个普通的名词,成为河流的通称。 (3)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 ①褒义词转化为贬义词或中性词。如“风流”,古义指杰出、英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义多指轻浮、放荡,含贬义。 ②贬义词转化为褒义词。如“乖”,原指偏执、不顺服(行为偏执,性格乖张);现在是“听话、安顺”之义。 ③中性词变为褒义词或贬义词。如“鄙”,古义表示“见识浅陋”,是一个中性词(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今义指“品质恶劣”,成为贬义词。 (4)词义转换 古汉语中的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换。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由表示甲事物转化为表示乙事物。如“颜色”,古义指容颜、脸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今义指色彩。 ②由表示甲动作转化为表示乙动作。如“去”,古义指离开、距离(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今义是“到……地方”。 ③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化为表示乙义的范围。如“鲜美”,古义有“鲜艳美丽”的意思(芳草鲜美);今义则是形容词,指食物味道好。它所表示的范围就由表示事物外在的颜色转化为表示事物的味道。 2.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中,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是一个义项。一般说来,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应该由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而来的,同基本义有相似的、相对的或相关联的意义。如“刑”,本义是“刑法”,基本义还包含对犯人的处罚,后来这个意义发展出“惩罚”的意义,如“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有的比喻义是从词的本义、基本义产生的。如“窝”的本义、基本义都是“鸟兽昆虫居住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产生出的比喻义,即“坏人居住的地方”。 现举两例: (1)亡 ①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②逃跑。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③灭亡。 国恒亡。 ④丢失。 暮而果大亡其财。 (2)安 ①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②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 风雨不动安如山。 ③疑问代词,怎么。 安得广厦千万间。 ④动词,养。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 (1)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原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如“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 (3)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做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8春湘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7课《熟悉的脚印》.pptx
- 2018春湘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8课《红围裙》.pptx
- 2018春湘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9课《在树林里》.pptx
- 2018春湘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2课《阳光》.pptx
- 2018春湘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3课《木匠的房子》.pptx
- 2018春湘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4课《我不是最弱小的》.pptx
- 2018春湘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5课《金色的玉米棒》.pptx
- 2018春湘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6课《小蝌蚪》.pptx
- 2018春湘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7课《成语故事两则守株待兔》.pptx
- 2018春湘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8课《聪明的小包拯》.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