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8630.4-2012白斑综合征(WSD)诊断规程 第4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pdf

  • 123
  • 0
  • 约2.1万字
  • 约 16页
  • 2019-06-19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期
  •   |  2012-07-31 颁布
  •   |  2012-11-01 实施

GB/T 28630.4-2012白斑综合征(WSD)诊断规程 第4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pdf

  1. 1、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3. 3、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查看更多
ICS 65. 020. 30 __ _ __ B4i G 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 28630.4—2012 白斑综合征(WSD)诊断规程 第4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 Diagnostic protocols for white spot disease — Part 4: Histopathology method 2012-07-31 发布 2012-11-01 实施 GB/T 28630.4—2012 ■ i r ■ ■ i 刖 吕 GB/T 28630 《白斑综合征(WSD)诊断规程》分为五个部分: ——第1部分: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检测法; ——第2部分:套式PCR检测法; ——第3部分:原位杂交检测法; ——第4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 ——第5部分:新鲜组织的T-E染色法。 本部分为GB/T 28630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56)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黄健、杨冰、陈爱平、宋晓玲、史成银、杨丛海、魏琦、刘莉。 T GB/T 28630.4—2012 白斑综合征(WSD)诊断规程 第4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 1范围 GB/T 28630的本部分规定了白斑综合征组织病理学诊断法所需试剂与材料、仪器设备、操作步骤 和结果判定。 本部分适用于对发病的对虾或其他敏感宿主的确诊和对怀疑染病宿主的诊断。 本部分不适用于对潜伏性感染或病毒的非感染性携带的标本进行病毒检测。 2原理 2. 1白斑综合征的病原和病理学特征 白斑综合征(white spo syndrome)又称白斑病(white spo disease) 、白斑综合症、对虾暴发性流行 病 。白斑综合征具有发病急和死亡率高的特征,其症状是发病对虾停止摄食,反应迟钝,或卧于池边或 在水面浮游,某些濒死对虾在甲壳上出现白色的斑块,有时伴随对虾腹节微微变红。 白斑综合征的病原是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 syndrome virus, WSSV)或称白斑病毒(white spo virus?WSV),它是一种双链DNA(dsDNA)病毒,能对大多数养殖对虾造成有致命的感染 。病毒 粒子为长椭圆形,具有囊膜和独特的尾状物,直径120 nm 〜150 nm,长270 nm 〜290 nm,其基因组大小 约300 kbo病毒在细胞核内复制,不形成封闭体(occlusion body)。 濒死虾在全身外胚层和中胚层起源的组织中呈现出病灶,病毒主要感染的组织包括甲壳下上皮(包 括体表和附肢的甲壳下表皮 、胃上皮和后肠上皮)、造血组织、鲤、、结缔组织、触角腺 、血细胞和淋巴器官 等 。感染早期在核内形成的包涵体(inclusion)呈嗜酸性,随着病毒的快速复制,造成核内染色质边移, 细胞核肥大,包涵体的嗜碱性也越来越强。 2.2技术原理 苏木精-伊红 (H-E)染色在组织学和病理学中是一种常规染色方法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认证类型官方认证
认证主体北京标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06773390549L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